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阿布

街头就是舞台,一个人就有一台戏。

提起“街头艺人”,你脑子里的画面可能是这样——

是的,国外街头艺人众多——说唱、演奏、舞蹈、速写、绘画、形体雕塑、魔术、水晶球、行为艺术……表演样式也令人眼花缭乱,相比之下,国内的街头艺人似乎90%以上都是相同的形象——一把吉他,一个打开的琴盒,一支话筒,手推车里安着功放,话筒里传来《海阔天空》或是《贝加尔湖畔》……

问:是我们的街头艺人不够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吗?

张择端:谢邀。

打开张择端千年名卷《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京的街头艺人就开始了他们的表演——瓦舍勾栏里的是“说书人”,专门从事巡回演出的叫“赶趁人”,而在街头一站就能开始表演的叫“路岐人”。

表演形式有多丰富?散乐、讲史、说经、影戏、队戏,鼓板、杂剧、覆射、杂艺、射弩……你现在能想到的,那会儿基本上也都有。“仙人栽豆”或者“泥丸”这种方术家的把戏,则是那会儿独有的时代烙印。

宋代街头艺人的演出并不一定有多么文艺,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看起来倒有点像动物世界。汴京街头除了猴戏斗鸡斗蛐蛐这些常规动作,还有新奇的“海哥表演”,也就是海豹。卖糖人还会玩一种叫“鱼龟顶傀儡面儿舞卖糖”的把戏,把鱼鳖鲒鲫等水生物养在一个大水桶里,等它们浮上水面,把小面具抛下去,让水产们戴着小面具游水,望之仿佛起舞,以此招徕生意。

利用“黑科技”来变魔术也没有难倒宋人,既然指南针已经发明了,街头就出现了“指南鱼”——《事林广记》里有一个把磁石藏在鱼肚子做成的“指南鱼”魔术,是不是让你想起了春节联欢晚会?

要是说到近代的街头艺人,最出名的莫过于北平的天桥——说书,相声,唱曲,杂耍,变戏法,打把式……也是出过大师的地方。

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的时候,中国带去参展的,除了丝绸玉器景德镇瓷器,还有街头艺人的演出:舞龙、吞火、变戏法。

至于说上海……近现代历史上,上海有过街头艺人发达的时代吗?

想来想去,脑子里除了城隍庙卖梨膏糖的“小热昏”,就是小辰光弄堂里偶尔能见到的“猢狲出把戏”。

有人说还有胸口碎大石,我是没见过……

为了免于挂一漏万,特意请教上海著名作家沈嘉禄老师。“包打听”沈老师告诉我:城隍庙算曾是上海街头艺人的一个聚集点,当时的街头卖艺人,主要倒不是卖艺,而是通过卖艺来招徕生意——比如小热昏说唱是为了提高梨膏糖的销路,其他还有卖宁波汤团、卖五香豆的,卖狗皮膏药的,都会采用说唱形式吸引顾客。说唱的内容上天入地无所不包,最近发生的时事也会“融梗”进去,务求唱到热热闹闹。

“城隍庙里还有一个天津过来的西洋镜摊位,不大,只有2个平方米,摆了十多年,生意兴隆,到现在还在。过去看一次西洋镜才3分钱,现在你一坐下来就是30元,现在的摊主是天津金大牙的孙子。侬可以去看,伊一边摇西洋镜一边还会讲故事。气氛很热闹。这也是豫园商城与他签约让他进驻的原因。”

80后的记忆里应该还有剪纸人像和捏面人:

如果说城隍庙的街头艺人以小商贩、小生意人为主,那么上海近代大小马路上的“街头艺人”,就要更加落魄一点,以卖艺乞讨者为主。

“大部分是农村来的农民,将卖艺作为谋生的手段,所谓卖的艺自然也就比较下三滥,内容怎么三俗怎么来。”沈嘉禄说,“一百年前,上海只有华界能够看到这样的街头艺人,租界是不允许的,没有执照都不让进的。北平能有天桥卖艺文化而上海没有,租界的存在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在我小时候,每当安徽、苏北、山东等地的农村遇到了灾荒,就会有农民一路走到上海,在街头卖唱,卖拳头,掼石锁,耍刀枪,我们围观的小孩子只觉得有趣,未能体会他们的辛酸。祖辈老人闻说了,就会给点零钱要我们去打赏,还要仔细叮嘱:不许揩油,不许扔在地上。而我也喜欢将硬币交到随父亲漂在上海的女孩子手里,身为同龄人,命运竟如此不同,对我的触动也是蛮大的。”

随着解放后的城市发展进程,这些乞讨式的卖艺逐渐被取缔,大多数人被送到街道工厂参与社会主义生产,旧上海的艺人慢慢变成了新上海的工人。“从前街头卖艺是不被列入正常劳动力范围的,因此也就没有社会地位可言。”

街头艺人=没有社会地位,这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真要追溯起来,所谓的“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已经说明问题——街头是相对于庙堂的存在,多少有点不上台面——这是从封建社会传下来的根深蒂固印象。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在街头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取正当的利益,这既是街头艺人的尊严,也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需求。”沈嘉禄在国外见过许多街头艺人,“繁华的商业大道,男男女女都有,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我曾经在西班牙见过一个乞讨的卖艺人,西装笔挺,头势清爽,像一个国王一样保持着尊严,围观群众或是欣赏或是同情,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首先认真承认他的存在,发现他的价值,用欣赏的眼光,而不是先想着去评头论足、讲他是非。”

在沈嘉禄看来,街头艺人的社会地位如何,最关键的,其实是看受众的文明程度。“街头艺人就像是国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街头艺人。”他建议街头艺人采用“无现金”式收费演出,“比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wxtz/1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