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检查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916/4474582.html
脍、鲙,即生吃鱼,今名生鱼片。后浪一见生鱼片,激动说“哇!日本刺身!”吃生鱼片,日本是徒弟,师父在中国。日本汉学泰斗青木正儿《鱼鲙》自道,“《诗经?小雅》‘六月’篇里,有‘炰鳖脍鲤’之句。脍即是日本的生鱼片(刺身),可见周朝前期中国人已经吃鲤鱼的生鱼片了。”生鱼片古称脍“炰鳖脍鲤”这个脍字,古来惯用代表肉的“月”字偏旁,后来改用“鱼”字旁。从字形改变可以看到,古中国人主要是生吃鸟兽之肉,后来渐渐多吃鱼的肉了。在《礼记》“内则”篇,有“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的话。这是说,作脍必须先将肉切成小块,随后更细切作丝,这就是日本生鱼片的样子了。切好后怎么吃?《礼记》载,“脍,春用葱,秋用芥”。要佐食葱、芥之类,压住生肉丝的腥膻,也能助益灭菌杀虫。因为崇尚“脍不厌细”,所以中国的刀工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成一门绝技。如晋人潘岳《西征赋》说,“饔人切缕,銮刀如飞”。又傅玄《七谟》说,“飞刀浮切,分毫解缕”。又苏东坡《泛舟城南》诗云,“运肘风生看斫鲙,随刀雪落惊飞缕”。生鱼片日本称刺身青木正儿说,“这是形容中国厨师切的细且飞快的样子,而日本的鱼生,无论如何达不到这样水平。”青木正儿的话,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公允之见。隋唐,是鱼脍极度繁荣的时代。不但贵为帝王的隋炀帝大吃“金齑玉鲙”,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仙”“诗圣”,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吃货段子。年,李白漫游东鲁,路过山东汶上县(时为兖州中都县)。彼时李白初客鲁地,声名未噪,当地官绅对他并不感冒。李白在山东吃生鱼片一位叫逢七郎的青年县干部,突然提着“斗酒双鱼”来看望偶像。李白大为感动,“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酒来我为倾,鱠作别离处。双腮呀呷鳍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一餐罢,醉著金鞭上马归。”杜甫,则有《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晒出了年冬天,他在河南灵宝冒着严寒品味鱼脍的体验——“姜侯设脍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杜甫是从陕西华州前往洛阳的途中,路过阌乡,偶遇阌乡县尉姜七。冰天雪地中,姜县尉安排人破冰捕鱼造脍。饥寒落魄的杜甫被姜县尉以鱼脍盛情款待,感怀成诗。杜甫在河南吃生鱼片天下无巧不成书!当年招待李白吃生鱼片的,是兖州中都县基层干部逢老七。18年后,招待杜甫老师吃生鱼片的,是虢州阌乡县尉姜老七。李、杜的诗篇,以其亲身体验为后人留存了唐人食脍的生活图景:淡水河中捕获野生活鱼现宰快杀,斫为薄片,以白纸搌干水分,盛于盘内,趁鲜赶紧生吃。隋唐,日本、韩国都派遣唐使来华。饮馔一道,日本只学会了生鱼片,韩国只学会了冷面(槐叶冷淘),分别成了日、韩两国的美食国粹。因鱼片要生食,鱼的品质就须特别洁净,所以日本形成了极度追求食材品质的传统。哪里有高品质食材?——大海。正好日本孤悬大洋,四面环海,日本赶海汉子驾船四处撒网,把鲷鱼、鳕鱼、金枪鱼都搞成了生鱼片。生鱼片祖先——鲙的发源地中国,为何在宋代之后几乎将鲙搞绝迹了呢?是因为——人工养殖兴起后,食材不行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在中国农耕文明史上,商业税第一次超过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漆侠教授《宋代经济史》研究指出,不同于唐代之前自然经济下的零星家庭养殖家畜家禽,宋代养殖业高度发达,第一次出现了家畜、禽类和鱼类的规模化商品养殖。商品化养鱼使食材劣质化如宋人洪迈《夷坚支志》“廖氏鱼塘”载,宋时出现了以养殖业为生的养鱼专业户。江西虔州雩都县鱼民廖某,家中拥有两个鱼塘,专以养鱼为营生,“各广袤二十亩,田畴素薄,只仰鱼利以资生。”江西往南,江浙一带,更是处处养鱼,“以鱼为命”。南宋施宿《嘉泰会稽志》极言浙中养鱼之盛——“会稽诸暨以南,大家多凿池养鱼为业。每春初,江州有贩鱼苗者,买施池中,辄以万计。方为鱼苗时,饲以粉。稍大,饲以糠。久,则饲以草。明年,卖以输田赋,至数百缗。”人工养殖,使食材的品质下降,渐不能满足生食需要。宋代之后,因为食材品质无法保证,生鱼片的鲙和生肉片的脍,遂从中国餐桌之上OUT了。未料此风东渐,摇身变成了“日本国粹”。明人文本中,我们能感知“鱼脍”的古风尚存,但食材品质大约已经江河日下。《本草纲目》草草一笔记述——“凡诸鱼之鲜活者,薄切,洗净血沃,以蒜、韭、姜、葱、醋五味食之。”另一美食名著《多能鄙事》,较为详细描述了明代鱼生食法——“鱼不拘大小,以鲜活为上。去头尾肚皮,薄切,摊白纸上晾片刻,细切如丝。以萝卜细剁,布扭作汁,姜丝拌鱼入碟,杂以生菜、胡荽、芥辣、醋浇脍。”“凡鱼之鲜活者”“鱼不拘大小”均可作脍,选材的马虎和凑合,可知矣。明清之际的《食宪鸿秘》,收有一道“鲈鱼脍”——“吴郡八九月霜下时收鲈,三尺以下劈作鱠,水浸,布包沥水尽,散置盆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鱠拌匀。霜鲈肉白如雪,且不作腥,谓之金齑玉鲙,东南佳味。”今人复制的金齑玉鲙此菜,最早见于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为经典鱼脍美馔。隋唐时,相传为隋炀帝最爱。讲究的选材,讲究的制法,唯美的菜品造型和食法,这才是古雅中国正经鱼鱠的食风。在《食宪鸿秘》中,还记载了“肉生”和“兔生”——“肉生法,精肉切薄片,用酱油洗净,猛火入锅爆炒,去血水,色白为佳。取出,切细丝,加酱瓜丝、橘皮丝、砂仁、椒末沸熟,香油拌之。临食,加些醋和匀,甚美鲜。笋丝、芹菜,焯水同拌,更妙。”“兔生,兔去骨,切小块,米泔浸,捏洗净。再用酒脚浸洗漂净,沥干。用大小茴香、胡椒、花椒、葱花、油、酒,加醋少许,入锅烧滚,下肉,熟用。”“肉生”和“兔生”,都强调“熟用”而非生吃,说明当时养殖业导致猪、兔食材的品质已经劣质化,不宜生食。之前生吃的菜肴,逐渐被熟食所取代。唯独鱼鱠尚可生食,但选材严苛,须“吴郡霜鲈”方可入馔。《清稗类钞》记清代风俗方物,言及岭南鱼生选材习俗——“(鱼生)以嘉鱼、鰽鱼,以黄鱼、以青鲚、以雪鲮、以鲥、以鲈、以鲩。”岭南鱼生的食材选择,仍然是以当地特产淡水鱼为主。但显然,入选者皆品质上乘之名优鱼种。清代杭州鱼生记载清末夏曾传《随园食单补证》,谈到杭州“鱼生”食俗——“杭法,生切鱼片宜薄,用盐花、麻油、葱姜拌之,生食最佳。否卖与醋鱼相连,则谓之“带柄”,市语也。今日京师亦有仿为者,惟吴人不食者多。”清代晚期,杭州仍有生鱼片可吃,但“霜鲈”选材传统已不见踪影,且与“醋鱼”捆绑销售,已经“接地气”到地摊水平了。此俗甚至传入北京,被京中好事者克隆,但反被江浙人拒食,大约是品质太难以恭维了。淡水鱼类本来易携带寄生虫,不宜生食。自汉代起,医书就不乏食“鱼脍”致病的记录。张仲景《金匮要略》警告,“食脍,饮奶酪,令人腹中生虫,为疟。”因贪食鱼脍而患病者,亦历代不乏其人。东汉末广陵太守陈登突患怪病,胸闷肝痛,脸色发红,没有食欲,浑身乏力。华佗根据陈登病情和其平日爱吃鱼脍的习惯,诊断为“胃中有虫,欲成内疽”。尔后华佗对症下药驱虫,陈登服药后,呕吐出“二升许虫,赤,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陈登病愈后,华佗警告他不可再食鱼脍。不料陈登好了疮疤忘了痛,不久又大吃鱼脍,旧病复发一命呜呼。按现代医学看,陈登应是病从口入,因嗜吃鱼生而患了严重的肝吸虫病。鱼生流行地区肝吸虫发病率高宋代之后,大吃养殖淡水鱼类,寄生虫就更多发频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生食鱼脍提出了严厉警示——“肉未停冷,动性犹存。旋烹不熟,食犹害人。况鱼脍肉生,损人犹甚。至为症瘕,为痼疾,为奇病,不可不知。”安全隐患如此惊心动魄,民众饮食卫生安全意识逐渐觉醒,明清之后,鱼脍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流行地盘严重缩水,大不如前。至当代,国产鱼脍的传统,仅在两广地区硕果仅存,广西横县鱼生和广东顺德鱼生堪为代表。鱼生在横县极为流行,被称为“县菜”。清代《横州志》,“剖活鱼细切,备辛香、蔬、醋下箸拌食,曰鱼生,胜于烹者。”横县鱼生横县鱼生选取肉质鲜美的野生青竹鱼、乌鳢、鳜鱼、鲮鱼等为食材,经精细刀工加工而成,以“种、劲、白、薄、厚、鲜”为特色,即鱼种要优,口感要劲道,鱼脍要洁白,鱼片要薄如蝉翼,调味汁要醇厚,入口滋味要鲜美异常。横县鱼生传承了唐宋鱼脍的唯美传统,不但刀工精细,且配料讲究,丰富多样,美轮美奂。鱼腥草、柠檬、紫苏叶、薄荷叶、海草、生姜丝、红萝卜丝、酸橘、大蒜、酸姜等二十余种佐食,将洁白如雪、晶莹如玉的生鱼片团团簇拥在中央,令人不忍下箸。顺德人则喜食当地特产脆鲩制成的鱼生,以葱、蒜、辣椒、胡椒、酱油、醋佐食。先将鱼放于山泉水中饿养数日,令其瘦身,消耗体内脂肪,肉质变得坚实甘爽。尔后取鱼宰杀放血,切成薄片,在冰盘中摆成菊花造型。余者,与横县鱼生大同小异。遗憾的是,这些淡水鱼中,易携带一种肝吸虫,进入人体后寄生于肝脏、胆管,会诱发肝吸虫病。肝吸虫非常顽固,不经过充分加热,葱姜醋之类调味料,根本无法杀死。在鱼生流行的横县、顺德等地,肝吸虫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此故,无论横县鱼生还是顺德鱼生,都是知道的人少,吃过的人更少。目下,在摩登都市,流行生鱼片吃法是“三文鱼刺身”,这是跟日本学来的套路。三文鱼,并非真名,其学名是“大西洋鲑鱼”,盛产于挪威一带,又称“挪威三文鱼”。大西洋鲑鱼年代,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挪威渔业部长亲自带队访日推销三文鱼。年代后,日本流行使用挪威三文鱼制作生鱼片。随即,“三文鱼刺身”食风西传入中国。不过十数年,北大西洋野生三文鱼越吃越少,挪威、英国开始人工养殖三文鱼。野生北大西洋三文鱼三年才能成熟,运动量大,肌肉发达,脂肪含量少,肉质紧实且柔软。人工养殖三文鱼,由高脂肪、高蛋白饲料在养殖箱内大密度养殖而成,一年就能长一二十斤,膘肥体壮。与野生三文鱼相比,养殖三文鱼明显肉质松软,色泽较浅,口感肥腴发腻,鱼肉上可见明显的粗大白色脂肪线,比野生三文鱼粗数倍。养殖三文鱼(左)与野生(右)肉质对比挪威是全球三文鱼出口第一大国,也曾占据国内九成以上三文鱼市场。年,因挪威在诺贝尔和平奖问题上玩弄反华小动作,挪威三文鱼进口收窄,失去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智利迅速取代挪威,成为对华三文鱼最大出口国。至年,国内市场智利三文鱼占比超过六成。目前,国内三文鱼主要来自智利、丹麦法罗群岛和英国。当然,绝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鱼。丹麦三文鱼和英国三文鱼,也都是正经的北大西洋鲑鱼。但“智利三文鱼”分两种,一种是大西洋鲑鱼,这是正宗的三文鱼。一种是太平洋鲑鱼,属于大马哈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三文鱼,只是“号称三文鱼”。前一种的量很小,能不能吃到要看运气。后者则量大货足,海鲜市场触目皆是。太平洋鲑鱼肉色偏红,因此常被称为“红三文”。三文鱼等鲑鱼类易被异尖线虫寄生,人生吃了有虫的三文鱼后,会引起腹痛腹泻,严重者发生消化道穿孔。这是生吃三文鱼刺身的主要风险。另一个风险是抗生素。仅年度,智利三文鱼养殖就使用了吨抗生素。基本上每吨三文鱼,喂养一公斤抗生素。智利三文鱼抗生素用量年表因为抗生素的滥用,海产品观察计划(SeafoodWatch)组织多次将智利三文鱼评级为“红色”(避免食用)。在国际压力下,年,智利三文鱼养殖业将抗生素用量降至吨,并承诺到年将抗生素用量减少一半。因为鱼类养殖,鱼肉品质下降,从宋代到清代,我们花了大约年,逐渐养成不生吃国产鱼类的习惯;我们又花了20年,养成了生吃进口鱼类的习惯。这是关于鱼脍的悖论。吃上品豫菜,到上湖宛宴!龙子湖畔上湖宛宴,一个宴请宾朋、知己飨聚的好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wxtz/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