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串起一座座人生小站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xjauto.net/html/qyxw/202109/106023.html 作者张洪志 春光初上唐振江摄影作品 有人说:“当火车启发了诗人的灵感,或诗人发现了火车的诗意,火车变成了诗。”虽然我写不出关于火车的诗,更算不上诗人,但我对火车的情感却是深沉的。 火车离我的童年那么近。父亲是火车司机,开了一辈子蒸汽机车,单是他那身帆布“油包”、那把尖头的检点锤,还有那个腰圆饭盒,就让我小小心灵感受到了满满的火车味儿。父亲还经常带我去机务段看火车,确切地说是看那黑白相间、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头,这高大的钢铁“怪兽”让我新奇、兴奋,当嘹亮的汽笛拉响,惊呆与震撼之感顿时充满了全身。在我9岁那年的盛夏,父亲从济南调到当时的兖州机务段,我第一次乘坐火车随全家迁居到这个小城。车皮是老旧的绿色,座位是硬木的,头顶上的小风扇摇着热风,嗡嗡作响。我新奇地看着火车上的一切,在车厢走道里来回乱走,心里还在问自己:火车要开到哪里去,它的远方在哪里呢?印象中,火车走了好长时间才到兖州站,它鸣着汽笛,喷着烟雾又开走了。这是我第一次兴致勃勃地享受火车旅程,它走进了我童年的梦里,并影响了我后来对人生的畅想。 12岁,我去济南读中学。在秋风里,我第一次背着行囊独自出远门,还是那一道老旧的绿色,“咣当咣当”地沿着津浦铁路往北跑。我既兴奋又局促地靠着车窗,新奇地看着漫山遍野的绿,和邻座素不相识的旅客逐渐熟稔起来。火车在没有什么秀丽景色的小站停靠,上车或下车的人们都流露出一种微妙的温柔。那时,火车站台上通常会有小推车叫卖各式特产小吃,活色生香。车到泰安站(如今的泰山站)时,我从车窗递出钱买了一包牙枣,它无核、无皮,形似饴糖,吃到嘴里绵软香甜。我是第一次品尝,若干年过去了,才知道牙枣是“泰安三宝”之一,清代定为贡品,只是后来,正宗牙枣再也吃不着了。 每年寒暑假,我都手持半价学生票,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18岁那年,我有幸考入原兖州机务段,当了一名机车钳工。那些年,我穿着“油包”,在满是油污的蒸汽机车上爬上爬下,每月工资也就三十几块钱,但我干得蛮乐和的。后来因为工作,我经常坐着“绿皮车”奔走在路上,每一次旅程都是一个圆,不管走得多远,还是要回到原点——我工作、居住的小城兖州。长时间与火车一起跑在伸向远方的钢轨上,我见识了“绿皮车”上太多的风景,目睹了满车人的兴奋、疲惫、向往,还有发生在车上的许多关于爱的故事。我也习惯了铺张报纸席地而坐,或倚靠在座椅旁手捧一书,细细阅读。像余光中《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之类的关于火车的文章,会让我沿着不同的钢轨,把记忆拉得很长,对铁路的情感也延伸得很长很长。看书累了,我就随意发呆。一番静心之后,再回到那单调的“咣当咣当”声中,心里也多了一个期盼——老式的绿色太单调,不到公里的路途要晃悠4个多小时,太慢。火车何时能来个华丽转身,把时速提高到多公里?火车啊火车,加把劲,努把力,在时代前进的大道上领跑。 人生苦短。站在时空的节点上回眸,火车的故事、火车的特质、火车的意象,串起了我一座座人生小站。它们这样或那样交错着,打开了我生命中的某种源泉,从中涌出的那些能量,我全部回馈给了蒸汽机车时代的工作和生活,而对铁路华丽转身的期盼,我一直珍藏在心里。还好,当我脸上刻满了皱纹,铁路“忽如一夜春风催生了一个新时代”。离我们这里20公里的曲阜东站有了自北向南的动车组列车。高铁绕过了兖州,作为一个老铁路人,我心中有些失落,可是再一想,毕竟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又欣慰不少。这些年,我乘坐高铁去过一些地方,江南塞北,看了不少风景。高铁缓缓驶出站台时,“飞一般速度,似白色闪电”,一路的风景刷刷而过,车厢里安静、整洁。我默默地感受着走在路上的舒缓、愉悦和从容…… 如今,我已满头华发,对火车的情感却一如初心。那浑身上下沾满的铁路味,从未从心里散去。空闲时,我喜欢看由远而近又风驰电掣飘向远方的钢铁长龙,总觉得有一种与情怀相关的东西,交错着荡漾开来,延伸得无始无终。我还想吟出一首关于火车的诗,却不得要领,终无所得,剩下的是默默地为铁路鼓劲,为铁路的明天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wxtz/8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县不认市,底气何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