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在95式枪族正式大规模装备后,中口径武器在步兵班组中近乎消失。除了偶然出现在维和部队中的81式轻机枪,95式枪族近乎占满了中国步兵班组火力。放眼全球,美国嚷嚷着5.56mmNATO步枪弹在远距离射击中穿甲性能不佳,甚至为此开始研制中口径轻武器;俄军从年也开始在一些部队中将PKM、PKP等通用机枪放进步兵班排。中国步兵似乎长期一动不动:中口径通用机枪,似乎真的退出了中国。

95式枪族

中国步兵上一次装备中口径通用机枪,已经是年之后了。当时装备部队的67-2通用机枪,也大部分退出了历史舞台。而88式5.8mm通用机枪的出现,宣告了中口径通用机枪研制项目在中国的中止。迄今为止已经近30年,年国庆前在网络论坛上曝光的中口径通用机枪也并未入列,姑且不谈。

别尔江斯克:67式通用机枪

目前,我们可以接触到的中国步兵班组火力结构近乎是纯5.8mm步、机枪组成。放眼中国步兵连级轻武器,也只有5.8mm步、机枪和12.7mm重机枪组成,并没有中口径通用机枪的位置。而美俄已经意识到小口径步机枪在远距离射击的威力不足,难道中国真的误入了“中口径机枪消亡论”的歧途吗?

中口径机枪为什么受到美俄陆军高层的重视

手持M机枪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

究其所以,还是因为美俄陆军在近几年的作战环境。他们的作战地域基本一样:中东。中东的地形不能说是复杂,但是以高原为主。广袤的高原环境让美俄步兵必须面对远距离射击,而偶有的巷战也让美俄步兵频频面对障碍物后的敌人。障碍物并不以重机枪也难以击穿的沙袋为主,敌对分子也大多以建筑物为依托。小口径步机枪在此时往往难以展开到面对墙壁的最佳射击距离,因此在步兵班组里配备中口径通用机枪是正确的:一方面兼顾着中远距离的射击,另一方面则可以相对有效地杀伤建筑物后的敌方目标。

美国MSAW班用机枪

不过相比俄罗斯,美国的动作又稍显迟疑。俄罗斯早在年谢尔久科夫改革中就明确将中口径通用机枪下放到班,美国则仍然坚持使用M-,目前只能说是打算更新下一代步兵轻武器:也许会选中口径扩大到6mm以上的中口径步机枪。美国在近几年才将原来“海豹特种部队”这类使用的MK-48中口径通用机枪装备驻阿美军。

RPK-74M机枪

显然,美俄是率先搞小口径步枪弹的,也早早地在班组里成功实现了“统一口径”:此前,俄军班组火力基本上是AK-74和RPK-74,美军班组火力则由M-4/M-16/M-27和M-组成。不过在实战中,美俄必须审视自身班组火力不足的缺陷,而这一缺陷正是因为缺乏中口径通用机枪,小口径步、机枪穿甲性能及射程不如中口径通用机枪造成。所以美俄在此时选择了亡羊补牢,重新装备上中口径通用机枪。

中国班组火力为什么没有中口径机枪的位置众所周知,在年,中国也开始了步枪弹小口径化工程。在这一背景下,用于过渡的81式枪族应运而生。不过87式枪族是中国步、机枪小口径化的开山之作,这之中也审视了不少的问题,并未大规模列装。随后,88式狙击步枪、88式通用机枪为小口径弹的大规模使用奠定了先期条件,95式枪族则是中国步兵班组火力全面小口径化的开端。

95式班用机枪

95式枪族面世之后,95式自动步枪和95式班用机枪陆续装备各部队。网络论坛上,老兵们关于81式自动步枪的言论也未曾断绝:许多老兵断言,81式自动步枪比95式自动步枪好。我们并不能给关于81式步枪和95式步枪孰强孰弱下盖棺定论,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口径机枪就此在解放军班组火力中逐渐退役,这里面就有目前最后一款中口径班用机枪,81式班用机枪。

抛开性能暂且不论。如果81式班用机枪的风评确实比95式班用机枪要好,且81式班用机枪的威力更强大,中国步兵班组大概也不会再一次选择81式班用机枪。一方面是56式机步弹早已经停产,另一方面则是步兵班组的后勤问题:如果在一个步兵班组里面全部选用5.8mm机步弹,是不是就可以降低后勤压力呢?

步兵围绕机枪作战,那么机枪弹的供给量就不可能少

这个问题在DBP-95步枪弹上并未明显:后勤必须需要明确区分95式步枪弹中的DBP-95“轻弹”和DVP-88“重弹”:轻弹适合步枪使用,重弹则适合狙击步枪、机枪使用。因此,后勤压力并未减轻。但随着DBP-10式通用弹的出现,后勤成功被简化。显然,配装QBZ-自动步枪的DBP-步枪弹也会向着通用的方向前进。难道,解放军要放着通用弹不用,必须“开倒车”,重新在一个班里面配发两种步机枪弹使用?

另一方面则可能会是一个“暴论”:解放军现有5.8mm步机枪弹,已经能满足使用!在m距离上,DBP-95式步枪弹可以击穿8-10mm的A3垂直钢板,而7.62mm口径的56式机步弹只能击穿6mm的A3垂直钢板。而在远距离射击上,弹头重、装药量少的56式机步弹较DBP-95步枪弹弹道要弯曲。这显然并不是中口径机枪能够在中国步兵班组中“存活”的理由。而美俄争相将通用机枪下放班组,也确实可能是因为自身的机步弹中近距离穿甲性能不好:在当年作的测试中,使用5.56mm步枪弹和5.45mm步枪弹向米处10mm厚的A3钢板射击时,击穿率为0,而5.8mm机步弹则为%。

也许有人会问:中口径并不包括7.62×39mm步枪弹,也包括了7.62×54R机步弹和7.62×51mm机步弹。如果有一款采用了7.62×54R机步弹或7.62×51mm机步弹的通用机枪研发成功,会不会再加入中国步兵班组?

可能答案是不会。中口径通用机枪在我国步兵火力结构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板上钉钉的:7.62×54R机步弹和7.62×51mm机步弹虽然在射程、存速、威力等方面完爆5.8mm机步弹,但是并不能和12.7mm机枪弹抗衡。在反击战中,越军便屡屡使用德什卡、54式高射机枪和77式高射机枪在0m开外就能压制解放军,解放军后面也搬出了58式14.5mm高射机枪予以反击。中口径通用机枪固然再好,面对0m开外的目标难免吃力;而面对m左右的轻装甲目标,也不如12.7mm重机枪强。

如果真的“误入歧途”,中国必须研制一款大规模装备的中口径机枪吗

显然,中国已经在开发中口径通用机枪了。目前机枪型号未知,选用的机枪弹是DJP-.62×51mm机枪弹。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这款机枪似乎和QJZ-重机枪曝光时间差不多,却似乎根本没在解放军中证实装备。对于中口径机枪的回归,笔者持观望态度:中口径机枪和大口径机枪各有千秋,也不能完全地说谁不好、谁好。

至于“中口径机枪消亡论”,时至今日也并不能说清谁对谁错。中口径枪弹固然会一直存在,而中口径机枪可能也会一直存在。不过可以明确的是,5.8mm机步弹在步枪、机枪上分别可以满足m、m的火力覆盖使用,其余的完全可以交给12.7mm机枪;再不济,还有步战车(轻高机旅可能享受不到这玩意)、坦克等等一系列的重火力。

解放军手持新型枪械

现代战争,又不只是看轻武器发展得如何如何:空军精确打击、炮兵犁过一遍地之后,再到坦克、步战车登场。一些战斗可能都不需要步兵下车作战。除非是巷战和旷日持久的“治安战”,否则步兵对于中口径通用机枪的需求也并不算大。

JLF16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qxhj/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