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8/9118609.html

编者按:

这几年,多地“快递+电商”搞得红红火火。其中,圆通在山东邹城及济宁的探索堪称行业内最早,取得丰硕成果:既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上行销售,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通过快递平台孵化出了一批农村的创业者,形成了“快递+电商”融合发展的良性机制。目前,山东济宁市政府和圆通合作共建的农村快递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全市推开,未来“快递+电商”更广阔的前景已经显现。

9月下旬,在国家邮政局新闻中心的支持下,由山东省邮政管理局新闻中心和圆通速递共同组织,多家主流媒体对济宁的“快递+电商”进行了集中的调研报道。作为一个刚入职不到半年的新人,圆通速递总部品牌传播部李丹参加了全程活动,初步感受了“快递+电商”的魅力和整个快递行业的潜力,以下是其分享:

1

牛角村的双面镜:

泥泞的道路+浓浓的果香

早上八点半,我们从兖州出发,动身前往首批圆通“快递+电商”帮扶村——邹城市张庄镇牛角村。

车子驶离县城,四目是人烟稀少的田埂和山丘,弯曲的公路两旁偶尔冒出一条分支,几经周折,终于到达牛角村,雨后的泥腥味和着花生的香味扑鼻而来。木门、砖墙、黝黑的农民,一位正坐在门口剥花生的大爷热心地为我们指了路,“采访卖农产品的是嘛?前面右转那扇红门”。

2

在71岁王守田眼中:

“快递+电商”=农产品好卖了

“卖栗子现在跟以前比有什么变化吗?”

“现在好卖了,一斤还能比以前多赚三块钱。”

“那您现在一季栗子总共能挣多少钱?”记者问。

“以前栗子一季挣多,现在通过这个‘快递+电商’之后,一季能赚多块钱,比以前多赚了一倍!”刚进门,71岁的王守田正在耐心地回答着记者的问题,脸上始终挂着淳朴的笑容。自从家里搭上圆通“快递+电商”快车后,71岁的王守田不但实现自家脱贫,还带着邻居们一起把村里种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王守田正在打包自家种植的板栗,一旁包装的箱子上还印有“长华特产”——王守田儿子王长华注册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字样。

采访过程中,王守田一直在往大家手里塞东西,“尝尝,自家种的花生,刚刚从土里拔出来没多久,比外面买的香。”“山东煎饼是咱们这儿的特色,平时(农产品)淡季的时候会卖一些当地特产,真空包装的很干净,你们拍了这么久,都还没有尝过吧。”

除了花生和煎饼,王守田家里还根据产品收获季节不同,售卖核桃、地瓜、蜂蜜、果蔬杂粮等。说到圆通“快递+电商”项目落地在各乡镇的公共服务站点,老人直呼“方便多了”。

以前,王守田总是骑自行车到25公里外的张庄镇上去发货。圆通“快递+电商”在村里设立了服务站点,离他家不到10米,还直接上门收货,“方便多了”。

如今,王守田和老伴儿李广英帮着儿子忙活自家农产品的生意,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从王守田眼角皱纹里的笑意,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圆通“快递+电商”给农村老人的生活带来的希望。

3

47岁的脊髓空洞症患者王长华:

“快递+电商”让人生不再“趴下”

看到王长华的第一眼,我想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惊讶于他的乐观。这位常年被病痛折磨的中年人、村里知名的低保贫困户,脸上却满是感恩与平和。

我们随着王守田到里面堂屋查看农产品时,他正坐在堂屋一脚的竹床上,用他唯一灵活的右手大拇指,在面前三个手机屏幕上忙碌着,这也是他每日的重要工作之一—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fzfs/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