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十七年后,白宫闹鬼
刘军连的号怎么挂 http://m.39.net/pf/a_9374354.html 又是一年9.11。17年后的白宫仍然不那么太平——9月5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的匿名信,讲述了政府高层对特朗普各种行为的“秘密反抗”。据称,这是一封来自白宫某高层官员的来信。眼下,全美国人民都在兴高采烈地企图从蛛丝马迹中帮特朗普找出“内鬼”。“内鬼”尚未浮出水面,又一本名为《恐惧:特朗普在白宫》会在今天公开发行。其作者是当年调查揭露“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下台的 调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在他的笔下,特朗普时期的白宫堪称一座“疯狂城”。 恐怕没有人会忘记年9月11日灾难的一幕。 两架被劫持的客机冲向世贸中心的双塔,第三架飞机撞上五角大楼,还有一架飞机差点就飞到华盛顿。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视上播放的实况转播,眼看着当时的“世界 高楼”起火、倾塌。 那之后,“恐怖主义”被重新定义。而就在人们为成千上万名死伤者默哀的同时,没忘痛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 时间的“不作为”——彼时,他正带着记者参观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小学。当时任白宫办公室主任卡德走进教室,对着小布什耳语“国家正遭遇攻击”时,后者依然坐在那里,继续和孩子们一起读“我的宠物山羊”。 年9月11日,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袭击发生时,时任总统小布什正坐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小学里,和孩子们一起读着“我的宠物山羊”。(网络图) “9·11”事件因此成为小布什任期的 污点之一。 17年过去了,小布什的心境变了个样。近两年来,他突然收到了一些好评。对此,他表示要感谢特朗普——“特朗普让我看起来很不错,不是吗?” “又一本糟糕的书” 特朗普和小布什到底谁比较好——或者说谁更糟糕——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过,在“9·11”事件发生17年后,小布什的这位“共和党后辈”也陷入了困境,一个虽远不及“9·11”事件严重、却也足以让当事人焦头烂额的巨大困境。 对于华盛顿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周本该非常重要。参议院正在对新任 法院大法官候选人进行提名听证——若这位大法官通过表决, 法院将有5位保守派大法官,对于共和党而言无疑是大喜事;后者也正在为了能在几周后的中期选举中能维持众议院多数席位而努力。然而,这周的 个热门话题,却被一本尚未出版的新书抢了过去。 这本书名为《恐惧:特朗普在白宫》(以下简称“《恐惧》”)。说来也巧,其公开发行时间也为9月11日。它所采用的,正是美国出版界今年似乎很流行的“内部人士叙述体”。 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名声大躁的伍德沃德(右),这一次把枪口瞄准了现任总统特朗普。(网络图) 《恐惧》一书 的亮点莫过于作者本人——《华盛顿邮报》的 记者伍德沃德。对于揭露白宫里的糟心事,他可谓驾轻就熟。 次操刀此类题材时,那里坐着的还是尼克松。彼时,伍德沃德和同事被派去报道华盛顿水门大楼的一起入室抢劫案,结果借助“深喉”(DeepThroat)的情报和协助,率先披露了“水门事件”,获得普利策奖,还一举“扳倒”总统。后来,他又多次把枪口对准美国总统们,先后出版了《总统的人马》、《 的日子》等书。 对于现任总统特朗普,“白宫揭黑专业户”伍德沃德显然不会客气。为了完成这本书,他采访了许多现任和前任官员——当然,他们在书中皆为匿名。伍德沃德说,他也曾试图接触总统,却没能采访到他。等到他完成手稿,特朗普倒是打来了电话,为没能和他说话表示遗憾。伍德沃德告诉特朗普,这本书是“对这个世界、这个政府和你的严厉审视”。总统回答道:“好吧,那我猜这会是一本非常负面的书了。” 特朗普没猜错。伍德沃德在书中洋洋洒洒地讲述了诸多轶事,在他的笔下,白宫是一个变化莫测、经常失控的运作系统;而左右着它的,是个冲动、孤陋寡闻而又无章可循的总统——用幕僚长约翰·凯利的话来说,这是一座“疯狂城”。 书中记述的每一件事都应证着伍德沃德对特朗普的评价。 特朗普将伍德沃德的新书《恐惧:特朗普在白宫》斥为“又一本糟糕的书”。后者于当地时间9月11日发行。(网络图) 根据书中引用的事例,特朗普是个“撒谎大王”——负责“通俄门”调查的特别检察官穆勒早就要求与特朗普谈话,但白宫一直以各种方式拖延,原因是,所有律师都认为,特朗普必然会做伪证,因为这简直成了他的习惯。 书中还把特朗普描述为“只有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年国防部的会议上,就在周围的人试图阐明阿富汗战争的目的时,特朗普牢骚不断:“我们总是在看这些图表,什么时候能开始赢几仗?你们为什么总给我讲这些东西?”叙利亚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后,特朗普更是扬言要直接“暗杀阿萨德”。当然,国防部长马蒂斯没有“允许”这样的事,而是准备了空袭方案。 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伍德沃德还剧透了更多书中的猛料。据说,特朗普曾差点发出一条可能直接引发 的推特。在那条推特中,特朗普称“我们准备将2.8万美军士兵的军属撤离韩国”。而这样的消息一经发出,朝鲜政府极有可能将其解读为美军准备开战的信号。五角大楼慌张极了,整个政府也都陷入担忧,所幸,在 的时刻,工作人员拦住了特朗普“发推的冲动”。 《恐惧》一书中披露的内容令特朗普十分愤怒。图为以此为题材的漫画,其中,特朗普正在愤怒地发着推特,白宫的一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核武器的按钮移走,另一人则换上乐高玩具。(网络图) 伍德沃德笔下的白宫官员是一批沮丧的对抗者。比如国防部长马蒂斯,他会慢吞吞地执行总统鲁莽的命令,能拖则拖;比如白宫幕僚长凯利,他称特朗普是“白痴”,并说这是他做过的最烂的工作;凯利的前任普利巴斯(ReincePriebus)直言,“当你把一条蛇、一只老鼠、一只猎鹰、一只兔子、一头鲨鱼和一头海豹放进一个没有围墙的动物园,事情开始变得血腥,令人厌恶”;总统前首席经济顾问科恩(GaryCohn)更是直接动手,发起作者所称的“行政政变”——特朗普的高级助手们为了不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危险,有时会“偷走”总统办公桌上的文件,避免他在文件上签字。这方面,科恩是“惯犯”。一次,当特朗普总统打算签署正式退出美国与韩国的贸易协议时,科恩将此文件从总统的办公桌上“偷”走了。而特朗普毫无知觉。 这些内容让特朗普愤怒,他称这本书为“又一本糟糕的书”。后来,他又指责伍德沃德捏造了马蒂斯和凯利的话。在一则推文中,他还暗示伍德沃德是民主党特工,之所以选择在中期选举前出版此书,是为了在政治上 总统。 白宫也在一份声明中称,《恐惧》一书“不过是捏造出来的故事,很多都是由心怀不满的前雇员编造出来的,好让总统难堪”。不过,也多亏了特朗普和白宫的轮番轰炸,这本书出现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不多时就飙升至亚马逊销量榜头名。 9月5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匿名观点文章。配图中,几个人合力拉住一张象征着美国的地图,不让它坠入深渊。(网络图) 潜伏在特朗普身边的抵抗者 尽管特朗普和白宫言之凿凿,争先恐后地给《恐惧》安上“骗子”的名号,其爆料的内容,却歪打正着地和另一篇文章遥相呼应。 9月5日,《纽约时报》罕见地刊登了一篇匿名观点文章。据称,这是一封来自白宫某高层官员的来信,它以《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为题,讲述了政府高层对特朗普各种行为的“秘密反抗”。 伍德沃德读到这封信时,想必会拍手称快——匿名高官对特朗普作出了和他相似的判断:反复无常,颠倒黑白,性格急躁小气,缺乏道德信仰。来信者还以内部人士的口吻,称特朗普的领导风格冲动、矛盾,既琐碎又无效,“总统总是以一种危及国家健康的方式行事”,导致白宫官员们经常要面对各种由他造成的混乱。匿名高官甚至全盘否定了特朗普作为一名共和党人的“基本素养”——对于保守派奉行的“自由思想、自由市场和自由人民”理念,特朗普总是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 而包括这位匿名人士在内的白宫官员们,其使命却是对国家负责。因此,许多人即使是由特朗普任命,也都发誓要竭尽所能地维护民主体制,直至这位“混乱总统”下台。他们的做法和《恐惧》中描述的有些相似:不懈努力,挫败总统的部分议程和最糟糕的倾向,“让错误的决策不出白宫西翼”。 副总统彭斯是匿名信作者的嫌疑人之一。(网络图) 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访时,特朗普前首席顾问班农把匿名信的内容定性为“对制度的直接攻击”,“是场政变”。而按照作者的自我定位,他们是潜伏在特朗普身边的“抵抗者”——只忠于国家,无所谓政治和党派分歧, 坚守着“美国人”的标签。 不出所料,文章登出后,这封信享受了和伍德沃德的书一样的待遇——被特朗普斥为“一派胡言”、“纯属虚构”。而鉴于作者自称的“白宫高官”身份,更是让特朗普恼羞成怒。 “叛国?”特朗普 时间发了推特。 随后,他又质疑起这位“白宫高层官员”是否真实存在,并把矛头指向向来不睦的《纽约时报》,要求它必须把来信者“扭送政府”。接着,他还给自己打气:“我正在抽干沼泽地,沼泽地也正在试图回击,不用担心,我们会赢的!” 目前,这位藏在“沼泽地”的神秘人士还没有“投案自首”,他究竟姓甚名谁,则引起了议论纷纷——事实上,这已经变成了美国最火爆的“猜谜游戏”。人们咬文嚼字,试图从文章的遣词造句中瞧出任何一点端倪;又试着从动机出发,识破来信者的真身。 “水门事件”中秘密线人“深喉”的真实身份直到年才揭晓——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菲尔特。(网络图) 白宫高官们则忙着否认。副总统彭斯 个跳出来撇清关系——信中使用的生僻词“指北星”(lodestar),把常用这个词的他送上了“嫌疑人榜单”的 位。被伍德沃德在书中频频点名的马蒂斯也表示,他既没有写信,书中提到的有关他对总统的不敬言论也纯属构陷。 为了让形势更加明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干脆列了一个“神秘人”名单,彭斯和马蒂斯都位列其中。 这场“你猜我否认”的闹剧看起来是如此熟悉——在年成就了伍德沃德的“水门事件”报道中,人们也曾如此猜测过秘密线人“深喉”的真实身份。这一度是美国政治和新闻界中的 秘密,直到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菲尔特(MarkFelt)才坦承自己就是那神秘的“深喉”——而先前,他也信誓旦旦地表过态:“我现在不是,从来都不是。” 所以,谁知道呢。 “罢免总统是可能的” 其实,特朗普大可不必执着于揪出“内鬼”,毕竟这封匿名信顶多算是一起“舆论事件”。作为讨伐总统的檄文,它缺少实据;作为针对总统个人的攻击,它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作为发布于媒体的公开信,它又缺乏鲜明的立场。况且,即使没有这封信,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也早就家喻户晓了吧。 美国宪法第25修正案的第四款为副总统和内阁提供了一个罢免现任总统的方案,需要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的投票通过。图为美国国会实景。(网络图) 在这场舆论的狂欢里,看客们可能忽略了一点,而这才是特朗普真正需要担心的事——这封信其实提供了一个方法论,一个能把总统“拉下马”的方案,即使自设立以来从未真正使用过。它藏在匿名信的后半段,只在一个不足30词的句子里短暂地露了个脸:信中提到,内阁中早有人悄悄谈起援引第25修正案。 所谓的“第25修正案”,其实阐述的是总统的接替顺序。而具有罢免现任总统威力的,是其中的第四款。这一款为副总统和内阁提供了一套复杂的程序,可以宣布总统“无法履行其权力和职责”,只要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的投票通过,总统就得乖乖下台。 自年2月被纳入美国宪法以来,第25修正案的这一款还从未真正出场。按照起草者当初的意图,为了防止第四款被滥用,它的流程被设计得非常困难。 按照匿名信中所说,若不是因为担心引起宪法危机,白宫内部早就动起了第25修正案第四款的念头。在他们看来,特朗普显然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权力与职责。一个事实正清晰地浮出水面:他的白宫同事们并不认可他,不过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共和党执政大局的考虑,才帮他纠偏。 年,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下台后,美国政府曾出动第25修正案中的 款和第二款。(网络图) 那,如果特朗普继续他们所认为的有损国家利益和执政大局的行为呢? 这一次,特朗普没准是被复杂无比的程序“救了一命”,下一次未必还能躲过暗中酝酿的“反叛”。若果真由政府主动发起攻击,参议两院的投票状况可说不准,毕竟,特朗普也从来不讨他们的欢心。 看到特朗普如今的困境,不知小布什是否会暗自庆幸。他也曾经历过第25修正案,不过是其中的第三款——年和年,他因为接受短暂治疗,曾在数小时内把自己的职责移交给副总统;他的政策也曾饱受非议,而突如其来的“9·11”事件虽然对美国施以重创,却也为小布什强硬的中东政策带来契机;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特朗普政府的混乱,小布什的白宫堪称“团结典范”,以时任国务卿鲍威尔为代表的一批官员鞠躬尽瘁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总统也对他们倾注着信任。 9月5日,也就是匿名信发布的当天,《纽约时报》发表了一张照片。画面中,特朗普站在白宫大厅的中央。他再次痛斥那位不知名的作者,称其“不诚实”,攥着那篇文章的右手高高扬起。他的身旁,白宫的工作人员排排站立,他们抿着嘴,把目光投向特朗普,毫无表情的面部没有透露出任何情绪。 9月5日,特朗普总统说《纽约时报》匿名观点文章的作者“不诚实”。(网络图) 他们是特朗普倚仗的“左右手”。至于那位“深喉”,可能就在他们之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bhjb/10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南非海上厮杀小海豹落入血盆大口勇敢应战
- 下一篇文章: 亚麻籽油的功效大全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