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胖兵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充实军迷每一天,一万期的长征路。

潜艇是地球上最致命、最危险的武器之一,它是所有军舰和海军士兵的噩梦,但因其自身的工程技术复杂、作业环境恶劣,潜艇在威慑对方时同样要面对非常大的风险。

即便是在和平年代,因各种意外造成艇毁人亡的惨剧也时有发生。本期内容,胖兵就为大家盘点国外本世纪最为严重的几次潜艇灾难事件。

“库尔斯克”号爆炸沉没

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A型(北约称“奥斯卡-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库尔斯克”号(舷号K-)在参加“夏季-X”大型海上军事演习期间发生爆炸,潜艇当即沉入巴伦支海的海床上,名水兵全部遇难。

“库尔斯克”号是俄海军十分倚重的新型潜艇之一,事发时舰龄只有5年,而且刚刚经过维护。不幸的是,发生在该艇上的灾难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惨烈的潜艇失事事件。

▲“库尔斯克”号巡航导弹核潜艇

坊间关于事故原因的推测有很多种,但多为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测。事故调查委员会的官方认定结果,是艇上一枚用于打靶的65型训练鱼雷的焊缝有瑕疵,使内部的高浓度过氧化氢在贮存期间缓慢泄漏。

事发当天,“库尔斯克”号计划发射这枚鱼雷,以测试发射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当水兵将鱼雷推入发射管后,泄露出来的过氧化氢与某种催化剂(可能是铁锈)发生了接触,导致其体积迅速膨胀了倍,高温和压力将鱼雷引爆,飞溅出的煤油燃料又在鱼雷舱内产生了℃的高温,烤爆了舱室内其他鱼雷的战斗部,造成了一次更大的爆炸。

▲电影《库尔斯克号》片段

第二次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吨TNT,如此剧烈的反应引发了里氏4.2级海底地震,整个欧洲和远在阿拉斯加的监听站都探测到了震感。

鱼雷殉爆后,舰艏被炸出一个直径达70米的豁口,汹涌的海水猛地灌入艇内,导致潜艇迅速沉没,艇上94名水兵在爆炸后几分钟内死亡,另有24名在艉舱的水兵依靠应急救生物品和二氧化碳过滤设备坚持了8小时,但最终在氧气耗尽后遇难。

年,俄罗斯政府委托两家荷兰船业公司进行打捞,成功出水后放置在摩尔曼斯克造船厂的PD-50浮船坞中进行进一步调查。

▲打捞上来的“库尔斯克”号残骸

可见整个舰艏都被炸飞

这次事故对俄罗斯海军的震动极大,暴露出军队从管理到培训再到质检等一系列环节都存在纰漏的问题,“库尔斯克”号的惨痛教训直到现在仍是各国潜艇部队的安全必修课。

▲位于摩尔曼斯克市的

殉职人员纪念碑

“海豹”号水兵中毒

年,俄罗斯海军型攻击核潜艇“海豹”号(舷号K-)在海试中发生氟利昂泄露事故,导致20人窒息而死,21人受伤。

该艇于年底在远东的阿穆尔造船厂开工,没成想建造刚开始就赶上苏联解体,经费和必要资源大幅紧缩导致工程停摆多年,直到普京祭出钓鱼吸金大法,搞到了印度的资金才得以续建。

▲型潜艇的官方代号为“梭鱼”

北约称为“阿库拉”

当然这笔钱不白给,作为交换条件,K-艇将在建造完成后先行租赁给印度海军使用十年,建造经费权当租金了。

年11月9日,正当“海豹”号的海试进入关键的武器系统验收阶段,艇上的气体灭火系统突然莫名启动,在短时间内释放了超出最大浓度限制倍的氟利昂与二溴四氟乙烷,致使多人中毒。

▲灭火气体泄露示意图

事发时艇上共有人,其中81名为军人,其余则是船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随艇出海进行各项系统的测试工作。

由于泄露速度极快,两种化学气体几乎是以爆炸的速度从安装紧急浮标的2号舱室向外扩散,许多人根本来不及戴好呼吸装置就被强烈的化学气体呛得难以呼吸。

事故最终导致3名水兵和17名技术人员死亡,另有21人被灼伤呼吸道或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这是俄海军自“库尔斯克”号潜艇爆炸沉没后最为严重的一次潜艇安全事故。

尽管受伤人员得到了尽可能及时的救治,潜艇也在大修检查后重新下水服役,但事故的调查工作却困难重重。

▲K-紧急返港

军事调查委员会认定,灭火系统是水兵德米特里·格罗博夫在未得到命令,也未进行安全项检查的情况下擅自启动的,他们认为格罗博夫因在海试期间感到无聊,遂调整火灾传感器的度数设置以打发时间,导致灭火系统误认为舱内起火。

当警报灯亮起,系统发出是否开启灭火系统的提示时,他鬼使神差地按下了允许按钮,使得系统按照错误的火情度数释放出大量灭火气体。

然而造船厂的机械工程师谢尔盖·斯托尔尼科夫坚决否认这一说法,他认为单凭一名水兵根本无法随意调整传感器的预设参数,气体释放的速度也远远超出设计标准。

▲“海豹”号是一艘非常棒的潜艇

尽管交付工作因事故推迟了一年

但在印度租用期间展现了出色的性能

在他看来,真正的事故原因是一套名为“钼”的系统控制面板存在设计缺陷,由于该系统的开发者在当年夏天去世,直到“海豹”号开始海试也未加以完善,所以存在隐患的控制系统才是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

年,太平洋舰队军事检察院将该案移送军事法庭,依据俄联邦刑法相关条款,以违规操作技术装备致人死亡的罪名正式起诉格罗博夫,但控方始终无法拿出确凿证据。

▲因存在渎职嫌疑

德米特里·格罗博夫

在候审期间被停职

随着调查陷入僵局,原本对自己私自启动系统的行为供认不讳的格罗博夫在第二次庭审中翻供,他声称自己是被某个权力机关威逼认罪。

经过两年的司法流程,俄联邦最高法院裁定格罗博夫无罪,事故认定与追责工作最终不了了之,俄海军只能给该事件定性为“机械故障。”

▲年,被调查委员会起诉的

德米特里·拉夫连季耶夫上尉和

德米特里·格罗博夫在终审中

被判无罪,当庭释放

“辛杜拉克沙克”号鱼雷爆炸

年,印度海军“辛杜拉克沙克”号(舷号S-63)在孟买基地停靠期间失火殉爆,潜艇被炸沉在15米深的港内,18名水兵被炸死。

该艇是印度从俄罗斯订购的10艘“基洛”级柴电潜艇中的第9艘,年正式服役,因火力强大、静音性能出色,深得印度海军青睐。

▲“辛杜拉克沙克”号

当年8月14日,“辛杜拉克沙克”号上的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训练。但是咱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他们竟然在潜艇停靠期间装填了两枚鱼雷。

而且严重违反操作规程,让两枚鱼雷在发射管未经安全检查和发射准备的情况下点火,其中一枚打穿发射管盖后命中码头,另一枚直接在管内爆炸,潜艇迅速灌水沉没,只剩下指挥台围壳还露在水面以上。

由于爆炸发生在港内,周围许多居民都听到了一连串声响,熊熊火光照亮港口的画面也很快登上了新闻头条。

▲印度网友拍摄到的爆炸

事隔4年后,“高效”的印度海军终于将残骸打捞上岸,黑匣子的录音显示当时出现了好几声巨响,专家组因此推断在管内爆炸的鱼雷引发了火灾,接着又引爆了其他导弹。

由于受损太过严重,“辛杜拉克沙克”号已经没有修复可能,只好拉到外海作为靶舰击沉。

▲打捞上岸后的

“辛杜拉克沙克”号已经面目全非

那面巨幅国旗显得十分滑稽

“圣胡安”号失踪

年,阿根廷海军“圣胡安”号(舷号S-42)柴电潜艇在南大西洋沉没,44名水兵葬身海底。

该艇是德国为阿根廷海军建造的TR-型柴电潜艇,年11月开始服役,水下航速可达25节,是当时速度最快的柴电潜艇之一。

▲“圣胡安”号

年11月15日,“圣胡安”号在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大约公里的南大西洋海域巡逻时失踪,多国搜索半月无果,直到一年后才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以下米处被发现。

水下摄像机显示该艇被巨大的海压挤碎,残骸散落在0平方米的区域内,包括阿海军首位女艇员在内的44名水兵全部遇难。

▲阿海军首位女艇员埃莉安娜·克劳奇克

可以看到“圣胡安”号的

仪表、线缆等设施非常简陋原始

“圣胡安”号最后一次与基地通信时曾报告通气管漏水导致电池短路,专家认为这是推测事故原因的重要线索,但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太少,又无法打捞,最终也无法给出具体结论。

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遇水短路的电池发生爆炸,潜艇失去自主动力后不断掉深度,直到被海水压碎,而且意外发生时,潜艇所处深度已经超出了救生装置的工作极限,船员没有任何逃生机会。

▲水下摄影机拍到的潜艇残骸

最终,该事故以全国哀悼三天,海军司令员被解职告终。

“洛沙里克”核动力深海研究潜艇失火

年,俄罗斯海军一艘型“洛沙里克”深海研究艇(舷号АS-31)在水下作业时突发火灾,14人遇难。

没错,又是俄罗斯。

型潜艇是苏联时代设计定型的深海特种潜艇,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与救援任务,西方则相信这是一种可供蛙人搭乘的作战潜艇,独特的耐压壳结构与出色的静音性能使其可以出入被海底声纳严密监控的海域。

▲这是一张偷拍照片

俄方对该型潜艇的保密工作非常重视

失事艇为型中的一艘,但由于建造信息高度保密,外界并不知道它是本级艇中的第几艘,只知道该艇早在年就开始建造,后因财政紧张而停工多年,直到年才首次下水。

“洛沙里克”采用非常奇特的球状耐压结构,内部有七个钛合金球体支撑耐压壳,可由经过改造的“德尔塔-III”型或“别尔哥罗德”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固定在船腹。

▲“洛沙里克”结构想象图

年7月1日晚8点半,该艇突发火灾,7名军官和7名技术人员因吸入大量有毒烟雾死亡,所幸船员们反应迅速,及时扑灭火灾后紧急上浮,没有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事发后,俄罗斯国防部立即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但结果对外保密,有媒体猜测火灾可能是由电池短路或爆炸所引起。

▲事发后第二天,俄国防部长绍伊古

向普京汇报相关情况

经过修复,AS-31艇重新开始服役,殉职人员的遗体被安葬在塞拉菲莫夫斯基的军人公墓,其中4人被追授代表俄罗斯最高荣誉的俄联邦英雄勋章。

“南伽拉”号沉没

今年4月21日,印尼海军“南伽拉”号潜艇在巴厘岛北部海域参加演习时失联,25日被新加坡“快速”号潜艇救援舰投放的水下机器人寻获,摄像机显示,失事艇体断为三截,49名水兵和3名专家共53人全部遇难。

“南伽拉”号原为西德建造的/1型柴电潜艇,年交付印尼海军,10年前曾在韩国大宇造船厂进行过现代化改造,具备发射潜射反舰导弹的能力。

▲“南伽拉”号潜艇

因为尺寸小身板薄,它的最大潜深只有米,可当残骸被发现时已经处在海平面以下米处,艇身碎裂、围壳变形,摄像机还拍到了漂浮的救生衣,说明当时艇员开展过自救行动,无耐潜艇所处的深度太大没能成功。

▲水下摄影机拍到的“南加拉”号残骸

空无一人的连体救生衣

无声地宣告了船员已经遇难

外界认为这艘潜艇已经服役了40年,结构老化、设备故障可能是其沉没的诱因,但印尼海军通过分析打捞上来的残骸与监听记录后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潜艇发生过爆炸或异常情况,更有可能是遇到水下乱流或海水密度断层,导致潜艇在正常航行时突然掉深,来不及上浮就被海水压碎。

▲遇难官兵家属

前往事发地祭奠死去的亲人

你可能不信,胖兵在前面为大家列举的这几起事故,还仅仅是近21年来最惨烈、最严重的几次“典型”,其实各国潜艇发生的危险和意外还有很多,如搁浅、撞船等更是屡见不鲜。

前不久日本的“苍龙”号潜艇就因为上浮时没有打开避碰声纳,迎面撞上一艘中国香港籍货轮,还有英国最先进的“机敏”级核潜艇搁浅、与法国潜艇在水下碰撞等等,诸如此类事件已经在本世纪发生了数十次。

▲因碰撞受损的日本“苍龙”号潜艇

胖兵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小伙子去部队应征,负责招兵的军官问他想当什么兵,他回答只要不是到潜艇上服役就行,理由是他睡觉的时候必须开窗户。

也许是职业病,也许是常年对军事话题积累的敏感度,胖兵实在是笑不出来。

自潜艇诞生以来,潜艇兵就始终是最高危的兵种之一,“库尔斯克”号的遭遇告诉我们,哪怕再强大的潜艇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疏漏,从克敌制胜的深海杀手变成吞噬生命的铁棺材。

每个艇员随时都会陷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境,他们的勇气非常值得敬佩,那些幸运儿应当充分吸取前人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尽最大可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参考资料:

ЗасекундыдокатастрофыАПЛКурск——Nationalgeographic.

Оправдания?Нерпе?большенет——ЖаннаУльянова

ArgentinasLostSubmarineHasFinallyBeenFound(Updated)——TYLERROGOWAY

VOANews:RelativesPayRespectstoSailorsWhoDiedinSinkingofIndonesianSubmarine

最近一段时间,恒河边葬火熊熊,照亮了亚洲最大的“皿煮国家”。然而,就在印度政府都无力洗白的当下,却有这样一个“被骗到印度做妾”的中国女人,朝着自己的祖国发起了攻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zqxz/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