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3天探秘罗斯海
2月16日,“雪龙船”从南极罗斯海驶出,历时13天的罗斯海区域考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最大海湾,南部发育着巨大的罗斯冰架) 此次罗斯海之行的重要任务是获取海洋沉积物。2月3日,科学家们首先在阿蒙森-罗斯海陆坡进行了一个水深多米站位的柱状取样,取芯2.8米。2月5日,获得4个柱状样和8个箱式表层样。其中,柱状岩芯最长3.49米、最短0.85米。2月13日13时~16时,在国际深海钻探计划A孔附近进行比对性取样,获得表层样品和和岩芯长度2.4米的重力柱状样。距今1.8万年的沉积物经过分析,可以恢复该海盆不同时间尺度的古环境和古气候记录,了解现代罗斯冰架在该海盆的沉积特征,对全球变暖等环境气候热点问题有重大作用。 (考察队员正在测量获取的柱状样品) 此次考察还探秘海底,采集到重要数据资料。2月9日~13日,考察队首次在“雪龙”船上使用空气枪震源激发人工地震波的海洋反射地震和用以揭示岩石圈热结构结合地质柱状取样进行的热流观测。共完成走航地球物理测线千米,热流站点4个,超额完成了本航次实施方案地球物理既定任务。这些地球物理数据为揭示维多利亚盆地及其与西南极裂谷的相互关系、罗斯海冰川历史活动范围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同时,测线完全与我国在南极罗斯海维多利亚盆地的历史地球物理资料无缝衔接,并和深海钻探计划号钻孔相关联,也为历史资料的解译提供了准确的地层时代标尺。 在罗斯海作业期间,考察队还应邀访问了南极最大的科研中心——美国麦克默多站。麦克默多站目前已成为美国在南极大陆的物流中心,是各国进入罗斯海、往返极点站的必经之地。2月9日,考察队又应邀访问了位于特拉诺瓦湾的韩国张保皋站。张保皋站是目前南极地区最新的一座考察站。考察队通过访问先进南极科研中心,为我国的南极考察借鉴了宝贵的经验。 (罗斯岛西岸可看到火山熔岩的流动感,远处是横贯南极山脉) 中国第五个考察站选址就定在罗斯海一带。南极考察队逆时针环南极航行多海里来到罗斯海。考察队新站选址工作队8人于2月6日兵分三路对地形、地质和海岸、历史遗迹进行考察。2月8日考察队在难言岛成功安装了一台新的自动气象站。2月9日上午,登上伍德湾,测得GPS点40个,完成了登陆区海岸平地的测量工作,取得地质样品若干,拍摄了大量地形地貌照片,并使用无人机对全岛进行俯拍,获得大量珍贵样品和资料。 (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罗斯海新站选址队合影) 考察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罗斯海新站的重要意义在于,罗斯海处于西南极板块和东南极板块的交汇处,是南极地区少数海洋和陆地系统均深入高纬度的地区。这里有南极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有世界第二大活火山、横贯南极山脉及其干谷等特殊地貌,还有南半球最高纬度的海洋及其生态系统,在罗斯海地区选址建站,对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科学、生命科学等重要科学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建设的考察站集中在普里兹湾和南极半岛,辐射印度洋和大西洋扇区。但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从我国海洋战略需求出发,应在最重要的南极太平洋扇区建立常年考察站,填补南极重点区域空白。(中国海洋报特派南极记者吴琼) (编辑:郑雅楠 审核:金昶) 吴琼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zqxz/1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易道智慧middot大千世界世界
- 下一篇文章: 如果一生只能去一次南极,当然选最优雅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