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涿州新华书店涿阅轩店

来源

摘编自《看世界2》,傅莹著,中信出版集团,年2月出版

傅莹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长

这几年,我出席各种国际研讨会时,几乎在每个话题的讨论中,中国都是焦点,谈到什么问题,都会有人问到中国的观点,世界想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然而,无论在国际论坛上,还是在国际媒体上,中国人直接面对世界所发出的声音还不算多,在国际出版物当中,中国人写的关于今日中国的书籍和文章也很少。总体而言,在国际信息库中,关于中国的一手知识和信息与国际社会对中国资讯的需求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关于国际传播的问题。首先需要谈的是,有没有必要做国际传播?是否需要提升这方面的意识?如果必要和需要,那么再需要考虑的就是向谁传播和如何提高能力。

形象的三幅图像

什么是传播?传播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理解和体会是,传播涉及形象问题:树立形象、完善形象、维护形象。形象是如何构成的呢?国家形象跟个人形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简单来说,形象包括三幅图像,第一幅图像是“你是什么”,第二幅图像是“你说你是什么”,第三幅图像是“别人认为你是什么”。

这三幅图像重合起来,大致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三幅图像的重合度越高,形象就越清晰。如果这三幅图像之间的差别比较大,或者有的图像是缺失的,那么这个形象就是扭曲的,可能会被误解。所以,当我们讲树立形象的时候,主要的考虑是如何让这三幅图像更好地重合。

国家形象的树立和维护是更加复杂和多元的行为过程。虽然不应该将某一个局部、某一件事情直接上升到国家形象的层面,但是许许多多事件累积叠加起来,就会影响到国家形象,影响到别人怎么看我们。传播的目的是从各个层面树立和完善国家的公众形象。

对企业和个人来讲,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往比较在意个人形象,会主动维护,但是企业靠什么来塑造形象?企业都有自身业务,例如制造业或者电讯业等,但是,推广企业的形象涉及公众的看法和感受,不能靠推销产品的商业广告。

例如,微软是一家跨国科技公司,电脑软件服务业务很成功,比尔·盖茨非常富有,但是,他为自己和微软树立的国际形象是积极投入慈善事业,其通过基金会做了大量的公益活动,如在消灭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上投入很大,深入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远地区,设法让疫苗遍及世界边缘的孩子们。脸书、亚马逊这些成功的跨国企业,都有自己国际公益形象的设计,并且不断强化,力求深入人心。

中国也有许多规模比较大的成功企业走向了国际,但是很大程度上保持着质朴的劳动者的心态,专注于业务,对形象问题看得不是很重。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做国际传播?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如何能通达世界,如何能反映在我们自己的具体言论和行动中?

充分利用有限的话语权

年至年,有几个美国媒体记者的代表团来访,在我与他们的座谈中,他们总会对中国提出各种质疑,听了我的解释和说明之后,虽然他们不能完全认可,但是很感兴趣。

他们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在国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wxtz/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