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8.html

三十九年前,我国南极考察这样起步!

南极,遥远而神秘的冰雪大陆,冰封雪藏着气候变迁的自然密码。

年初,两位中国科学家首次登上了南极大陆,为南极探险考察史标上了“中国”注脚。这两位首次代表中国出征南极的科学家就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兆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青松。

张青松在南极采集样品

今年83岁的张青松头发花白、精神矍铄,逻辑清晰,对39年前发生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数字、日期,甚至一些拗口的南极地名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没有丝毫卡顿,就像是刻在了他的脑子里一样。

我国南极考察的先行者

对于张青松,首次赴南极考察是个意外之喜。

年12月19日,正在山东青岛出差的张青松收到单位的加急电报:“火速回京,有出国任务”。回到北京后,张青松得知,自己将代表中国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考察访问,为期约两个月。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能够得到单位的认可去执行如此重要的考察任务,但转念一想,又担心自己对南极还不了解,难以完成考察任务。”但面对只有半个月的准备时间,张青松顾不上想太多,一边查阅南极资料,一边准备采样工作,十分忙碌。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张青松还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年11月28日,一架从新西兰飞往南极的DC-10客机在南极罗斯岛坠毁,机上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南极气候恶劣,张青松心里有了准备。

出发前,张青松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并没有把赴南极考察的危险性说得太多,只是在写给党支部的信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此次南极之行,我一定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顺利归来。万一我回不来,请不要把我的遗体运回,就让我永远留在那里,作为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考察南极的标记。”字里行间,透露着探索南极科学奥秘的无畏与勇气。

带着坚定的信念,年1月12日,张青松和董兆乾从新西兰基督城乘坐“大力神”运输机飞抵“南极第一城”美国麦克默多站,揭开了中国南极考察事业序幕。

在这次南极考察中,张青松和董兆乾细致考察了南极洲的地质地貌、冰川水文和动植物等,收集到南极大量参考材料。回国后,他们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5万多字的综合考察报告,为我国组织南极考察、派出首支南极考察队和制订建立南极考察站计划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攀南极科学高峰

谈及此次南极考察之行,张青松对返程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特别难忘。

结束考察后,张青松随队登上“塔拉顿”号运输船,踏上返航旅程。起航不久,“塔拉顿”号就遭遇了低气压强气旋的袭扰。在狂风、暴雨的洗礼下,吨级的大船在海上如一叶扁舟,随风摇摆。船舱里,张青松紧抓扶手,躺在床上。由于船体颠簸摇晃剧烈,张青松不断呕吐,无法进食,背部的皮肉都被磨烂了。强烈的晕船反应,动摇了张青松再赴南极的念头,“当时,我一边吐一边琢磨,这种感觉太痛苦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董兆乾(左一)、张青松(左三)和国外考察队员合影

抵达澳大利亚后,张青松应澳大利亚南极局邀请参观了当地一家南极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一批从南极戴维斯站区采集的湖泊沉积物、贝壳化石等标本,引起了张青松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fzfs/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