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的女主朱丽叶是凯普莱特(Capulet)家族的女儿,男主罗密欧是蒙太古(Montague)家族的儿子。两家时代为敌,彼此看不顺眼地在维洛那这个地方活着。

剧情简单来讲,就是二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但罗密欧卷入一场争斗中并杀死了凯普莱特家的侄子。杀了人的罗密欧被判驱逐,与此同时朱丽叶家开始给她包办婚姻。为了逃避婚姻,朱丽叶饮药假死,可罗密欧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收到消息。当他赶回来时,误以为心爱的女子已死,便立即服毒自杀。自然,醒来后的朱丽叶也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故事最后,两家看在他们真挚爱情的份上,和好了。

你一定会说,天啊,为爱而死,至死不渝,感动哭了。

诚然,故事的走向给我们带来一种认知上的震撼:男女主角双双赴死,并用爱情感化了他人。可虽然剧情这般,男女主角形象的刻画却并非如此简单。一直以来,朱丽叶都被认为是爱的女神,她的爱是“purityandinfiniteperfection”(纯洁和完美)。在莎翁笔下,她只有14岁,但其体现出的勇敢、大胆和忠贞不渝都深入人心。

再看看罗密欧。

在学界,有许多人注意到了这个“男神”身上的“愚蠢、荒唐、懦弱”:比如,在面对自杀时,朱丽叶选择了匕首(匕首代表勇气),而罗密欧却选择毒药——毒药在早期现代英国(EarlyModernEngland,大概-年)被认为是懦弱的象征。再比如,有人提出罗密欧从头至尾都表现出“彼特拉克式诗人的自我陶醉和装逼文艺”,动不动就一大段爱的诗歌,而人家朱丽叶是实打实地爱,用行动说话。

当然,这些分析可能有些太过细致,甚至苛刻——谁还不能有个个性是吧。但即使抛开这些需要学术背景才能理解的证据,去看看那些现代人也看的懂的台词,我们也会发现:罗密欧可能真的就是一个花拳绣腿的“伪男神”。

(年版《罗朱》,女主颜值爆表)

(年版《罗朱》,男主不用多说)

-02-

真假男神鉴别点之一:移情别恋的速度。

首先看看本剧开头,罗密欧的上场:

你所看到的罗密欧,大白天脸色苍白,失魂落魄,是因为他正为情所困,为爱犯愁——注意,他现在喜欢的可不是朱丽叶,是一名叫罗瑟琳(Rosaline)的美少女。这位美少女,莎士比亚从头到尾没给过台词,没给过出场(除了有一版电影里安排了她露面),可谓是正经八百的打酱油。但是罗密欧对她神魂颠倒:

“烛照万物的太阳,自有天地以来也不曾看见过一个可以和她媲美的人。”可惜人家姑娘立誓终身不嫁。如此一来,罗密欧便成日行尸走肉:“她已经立誓割舍爱情,我现在活着也就等于死去一般。”

真叫人心酸!这是多么伟大的爱情啊,能让人“活着跟死了一样”,让人衣带渐宽终不悔。莎士比亚用了大量笔墨描述,一个为爱疯狂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正如你知道的那样,罗密欧后来参加了一场朱丽叶家的舞会。一切发生地都是那么突然,仿佛行星撞地球,又仿佛天生注定一样,他看到朱丽叶后,就爱!上!了!朱!丽!叶!两人初次见面,分享了一个吻,然后匆忙分开。你可能以为罗密欧只是一时迷糊,是短暂的鬼迷心窍——但不是的,他是真的一脚踹开新世界的大门,连罗瑟琳是男是女可能都忘了。他对着朱丽叶大叫:“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他这样形容朱丽叶:“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罗密欧,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罗瑟琳吗?RobertAlexanderHillingford(-)

RomeoandJulietmeetingattheCapulets

男神对朱丽叶的爱情,应该是真的。但他移情别恋的速度,着实令人担忧——莎士比亚前后用了很多暗中对比,凸显了他的这个特点。比如,当年喜欢罗瑟琳的时候,人们劝他忘记,他说:

“你不能教我怎样忘记。”可在他爱上朱丽叶之后,某日,教父问他有没有跟罗瑟琳在一起,他回道:“跟罗瑟琳在一起?不,我已经忘记了那一个名字,和那个名字所带来的的烦恼。”教父当时的表情一定是这样的不敢说莎士比亚是否是故意的,但罗密欧这个略微渣男的形象是坐实了。我甚至都奇怪,在朱丽叶之前他怎么不再搞几个罗瑟琳2、3、4?

-03-

真假男神鉴别点之二:你喜欢人家的啥。

朱丽叶对罗密欧,可谓是情真意切。二人私定终身后,得知罗密欧杀了人,朱丽叶果断选择和他站在一边,“他是我的丈夫,我应当说他坏话吗?”要知道,罗密欧杀死的是朱丽叶的族兄(她母亲的内侄)。为了罗密欧,她可以毫不犹豫地逃跑、拒婚、假死,作为一个女性,在那样一个压制女人自由的时代里,朱丽叶选择将一切都置之度外。她自始至终爱的都是罗密欧的人,爱他的性情,他的为人。

再看看罗密欧。罗密欧具体爱朱丽叶的什么,我们不能妄下定论——但从莎士比亚给出的原文中,有很多相似的细节,可以给我们答案。

著名的阳台对白最后,朱丽叶的奶妈喊她回家,朱丽叶便着急地对罗密欧喊道,千万要告诉我你什么时候方便结婚,我要嫁给你。

?EdithNesbit

罗密欧心下大喜,可当朱丽叶转身回去后,你猜罗密欧说了什么?

但愿睡眠合上你的眼睛!但愿平静安息我的心灵!我如今要去向神父求教,把今宵的艳遇诉他知晓。罗密欧称这一场一见钟情为“艳遇”。此处英文原文为“mydearhap”,“hap”的意思是好运气,好机会,可以让人开心的事情。朱生豪先生把这个词译为“艳遇”,这其中的意思,你品品。

可见,当朱丽叶想结婚的时候,罗密欧只是在为上天给他掉的这个馅饼庆幸呢。

当然,男神后面也是愿意结婚,并且是希望结婚的。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小词就盖棺定论,但这样的细节之所以存在,绝对有其合理性。

?FrancescoHayez现在,我们来想想,罗密欧究竟喜欢朱丽叶什么?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喜欢的仅仅是她的外表,至少大部分原因是如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谈及朱丽叶,罗密欧的描述不外乎“好美啊”、“太美了”,以及对朱丽叶嘴唇、眼睛、脸颊、头发的赞美。抛开他的“诗人”设定,正常来讲,你没上过学吗?你没有别的东西赞美了吗?

在谈及要被流放,与朱丽叶分离时,如此危急的情况下,罗密欧能想到的竟然全是:

“朱丽叶所在的地方就是天堂——这儿的每一只猫、每一只狗、每一只小小的老鼠,都可以瞻仰到她的容颜……污秽的苍蝇都可以接触亲爱的朱丽叶的皎洁的玉手,从她的嘴唇上偷取天堂中的幸福,那两片嘴唇是这样的blahblah,blahblah……”

?Circa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悲剧真正发生的时刻,罗密欧也永远不忘颜狗的责任,尽其所能去赞美朱丽叶的外貌。最典型的场景便是在墓地里,当他看到朱丽叶的尸体时(当时朱丽叶只是昏迷假死),他虽悲痛欲绝,但仍高举外貌主义协会大旗:“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着光明的欢宴的华堂。”Excuseme?你是在哀悼一个死人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

有不少人抓住罗密欧这个特点,大批特批,说他天天就会华丽的辞藻,缺乏男人气概。我可能不会说得这么绝,毕竟罗密欧为了女主选择了自杀,且他不是虚情假意。但相比朱丽叶,他这种过分在乎外貌的行为,着实有些不堪入目。

-04-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可能除了朱丽叶,剩下的人对罗密欧都或多或少有点意见。

首先,作者本人莎士比亚,在第二幕的开场诗中明明白白说道:

“旧日的温情已付诸东流……为了朱丽叶的绝世温柔,忘却了曾为谁魂思梦想。”

其次,教父在得知罗密欧移情别恋后,发出感叹:

“难道你现在已经变心了吗?男人既然这样没有恒心……”

再者,朱丽叶的奶妈也对他略有怀疑:

“这位姑娘年纪还小,所以您要是欺骗了她,还在是一桩无论哪一位好人家的姑娘都是对不起的事情。”

可能,作为男人本来就容易被怀疑(?),但罗密欧可一点都不怨。

除去在恋爱中不靠谱,罗密欧本人还具有“自恋”的特点。种种证据表明,这个人似乎不是一个完美男神,至少在现代人眼里。但为了严谨,在娱乐的基础上,最好还要考证一下学术知识和时代背景。当时的英国,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文化,都和现在大相径庭——或许放在今天罗密欧的言行是“渣男”,但如果细细考量当时的背景,有些东西,事出有因。

RomeoandJuliet,byMikhailVrubel(-,Russia)一,罗密欧的许多台词都是彼特拉克式诗体(Petrarchanpoetry)。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之父,以十四行诗著称。彼特拉克诗歌有一个传统,那便是“诗中求爱的人一般都追不到被求爱的人”——简而言之,诗中为情所困的人必须为情所困,才能进行抒情。所以,罗密欧一开始追不到罗瑟琳的剧情,在诗歌传统中或许是必须有的。

二,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很多情况下,对于男人来说,女人仅仅是一个物体(object),居家的妻子而已,没有什么别的品质。所以对于朱丽叶,罗密欧仅仅注意到她的外表,而不会花费时间考究她的品性。

除此之外,在爱情观念上,15-16世纪的欧洲盛行一种叫做Neoplatonism(新柏拉图主义)的精神。该精神崇拜美学,认为在爱情中,美是万物之上的。虽然同时代还有许多其他思想,但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fbfw/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