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不重要的事by小苇巴说
上周读了老唐新作《巴芒演义》,收获良多,读后感《投资如何“修神功”?》幸被书房选中,兴奋之余,重整思绪,觉得还有些体会要写出来与大家共勉。所云皆是一个投资小虾的个人感悟,难免多拾前辈牙慧,倘能贻今人一笑,也是莫大的安慰。投资中,有很多重要的事。读《巴芒演义》,倒让我觉得有很多事,自己一直孜孜疲倦,深埋其中,而它们也许根本就不重要。让我来按照在《巴芒演义》中对应的先后顺序,把这些事捋一捋。一、搜罗消息不重要《巴芒演义》第四回(P32)有这样一个段子:巴鲁克的一位迷人的女亲戚,偶然听到他在电话里和人说“联合煤气公司”,然后就当作内幕消息买入了该公司的股票,最后惨亏。因为——她没听清巴鲁克的后话“卖出这个股票”。但是,第十一回(P82)提到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购买联合电车公司上对内幕消息的不同态度。巴菲特通过与管理层亲密聊天,得知公司将会以超过股票面值的数额分红,因此大力买进,最终获利颇丰。女亲戚的“内幕消息”把自己坑惨,巴菲特的“内幕消息”却让自己赚翻,那我们应对“内幕消息”或者“最新消息”持怎样的态度呢?拉斯?特维德在他的《金融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年英法战争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雇佣快速帆船到前线侦察,先于英国公众甚至在英国政府得到了拿破仑战败的消息,然后他们开始抛售英国股票,当时英国民众对这场与拿破仑的战争很敏感,都紧盯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举动,他们见罗斯柴尔德家族抛售,就以为英国战败了,也跟着纷纷抛售,结果罗斯柴尔德家族却在秘密收购,狠狠的赚了一笔。可见,能不能把“消息”变现,关键在于消息是否真实。女亲戚因为没有核实消息的真实性而吃亏。巴菲特亲自与管理层聊天,罗斯柴尔德家族甚至雇人去前线,他们在保证消息真实性上,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们赚到的钱,就是由这部分“努力”换来的。作为普通小股民,我们如何能保证自己听到的消息是真的呢?如果朋友告诉你,他是从某大人物的“小姨子”那里听来的消息,也许你能保证朋友是铁的,但你能保证“小姨子”把话听完整了吗?我们也许会说,现在市场制度趋于健全,上市公司不敢随便披露虚假信息,网上很多消息也都有图有真相,真实性毋庸置疑。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吗?其实,罗斯柴尔德家族能赚钱并不在于掌握了准确的消息,而是在于比别人更早拿到消息,并有足够的时间差让他们完成市场操作。但是今天,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离奇或者不离奇的事件都能在瞬间传遍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消息以近乎光速传播。那市场消化一个消息要多久呢?薛兆丰老师在《经济学讲义》中提到一个例子:美联储约定将在年9月18日下午两点宣布一个重大的货币政策,其内容必定会对当天的市场交易产生重大影响。果然到了时间点,消息一宣布,市场立刻做出了剧烈反应。这本没什么稀奇。有一个现象却引起了注意——芝加哥的市场反应,竟然比纽约的市场反应快了那么几毫秒。要知道,消息是从华盛顿美联储总部发出的,传到纽约需要2毫秒,传到芝加哥则需要7毫秒。所以通常情况下,每当华盛顿发出新消息,总是纽约市场比芝加哥市场早几毫秒做出反应。但是这一次,芝加哥反应得竟然比纽约快。为此,联邦储备局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调查这件事,看看是不是消息事前被走漏了。过去我们常认为,人们接收到新消息后,要根据经验和数据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定价,再制定交易策略,这整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是几天、几小时、几分钟还是几秒钟呢?而事实竟然是——几毫秒。我们下班回到家吃完饭,打开手机、电视,搜罗各种消息,这些消息对预测股价难道还有任何价值吗?《巴芒演义》第二十一回(P)提到了萨缪尔森和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巴菲特和芒格对有效市场理论不甚苟同。按照我的个人理解,有效市场理论还是很有些道理的,可以在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理解。在短期看,因为大量的交易者已经对消息做出了“有效”反应,消息已经被市场瞬间“消化”,这时再根据消息来预测股票的短期走势,已经占不到任何便宜。也就是说,因为市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效”消化信息,那么我们依据消息做出的任何预测市场短期走势的努力都是无效的。在长期看,正是因为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潦草的“消化”了消息,而消息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将会对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是是否会产生影响,都被市场因反应太快而忽略。那些真正能静下心来分析的投资者们有足够的时间制定他们的策略。长期来看,市场终究还是会“有效”反应企业真实的价值,一切因为消息刺激和情绪涨落而带来的波动终将退去。市场确实是“有效”的——在短期内,它能“有效”快速“消化”掉各种消息,因此短期投机者徒劳;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它最终能有效反应出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长期投资者获益。二、精深数学不重要投资要不要掌握复杂精深的数学知识呢?这让我想自己在清华物理系读量子物理博士的时候,有个师兄去应聘金融公司,没通过,原因竟然是——被认为数学背景不够。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认为要做好投资就必须要掌握精深的数学,至少我们物理系玩烂的那些——微积分、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理方法、线性代数、矩阵论等等——被认为是不够的。读过老唐《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与《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后,我发现分析财报的核心和难点都不在数学。如果投资需要精深的数学,那么不曾高中毕业的老唐将何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巴芒演义》第五回(P37)提到,格雷厄姆晚年在总结其投资思想时,给出的公式并不复杂:企业价值=当前正常收益×(8.5+2G)×4.4%/RF假设当前收益为1,我们可以把它写成更易用的形式:合理市盈率(PE)=(8.5+2G)×4.4%/RF其中RF为无风险收益率。即使是只学过小学数学,也很容易对这个公式做出正确运算。如果有人确实拥有远超众人的数学能力,那么他是否可以籍此获得同样出类拔萃的投资成就呢?《巴芒演义》第二十五回(P)讲到乔尔的神奇公式,当然神奇公式远远谈不上复杂,其操作流程也还算比较简单的。但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比起来确实更加重视数学计算,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恰恰是在采用了神奇公式后,乔尔的投资业绩开始由卓越走向平淡。更让我们确信深奥的数学并不能带来优势的例子是第三十七回(P)中由诺奖得主和美联储副主席组成的超明星团队“长期资本”的破产。要说数学能力、经济学理论和八面灵通的信息搜集能力,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然而他们还是破产了。其实,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投资体系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为我们避开了对繁杂运算的追求,那就是——安全边际。巴菲特谈到“安全边际”时,用了一个比喻:“当你修建一座大桥时,你坚信它的承重量为3万磅,但你只会让重1万磅的卡车通过这座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投资。”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不会纠结于大桥的承重到底是3.1万磅还是2.9万磅,也无需用复杂的模型推算卡车的重量是1.1万磅还是0.9万磅了。大道至简,重剑无锋,过度着眼于精细,常常失之于大体。战略的正确永远比战术的精确更重要。三、仓位管理不重要如果我说仓位管理不重要,肯定很多人不信,当我敲完这几个字以后,我也有些惊诧:怎么会这样?——明明很多人告诉我们:仓位管理很重要,股债平衡很重要。但是我们看:《巴芒演义》第八回(P55)讲到,施洛斯说“我从来不持有现金,我总是满仓投资。这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和持币等待相比,我觉得满仓投资更踏实。我常年仓位都是接近%,最少的时候也是90%仓位,那还是股票崩盘之前。”如果把我们所有的资产看作一个整体,有多少配置成股票、多少配置成债券、多少配置成现金、多少配置成房产,这其实就是仓位管理,本质上是一个资产配置的集中还是分散的问题。关于股票、债券和现金的优劣问题,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中给了我们确定无疑的结论:长期回报率——股票债券现金。所以不少人(包括我)认为,股票应该越多越好,现金应该越少越好。但是我们也必须备有一定的现金,其意义并不在于股市暴跌时有足够的钱杀入抄底,而在于当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不至于被迫卖出股票。这正是建立在尽可能多、尽可能长期持有股票的原则之上的。我猜,施洛斯背后的逻辑亦是如此。那么,只看股票这部分,我们应当如何配置某个或某类个股的仓位呢?《巴芒演义》第二十五回(P)有这样一段话:集中投资和波动压力几乎是硬币的两面。压力要么来自自己内心的心理承受力不足,要么来自客户对短期回报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fbfw/4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消息
- 下一篇文章: 捷报振华重工成功中标南极泰山站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