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狂风肆虐暴雪突袭海冰被困
罗斯海新建站工作 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他们突破严寒、忍受风雪,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并实现当年越冬的壮举。 时隔34年,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罗斯海新站建设队(以下简称“新站建设队”)秉承“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再次踏上新领域,时间紧、任务重、天气恶劣、海冰情况不容乐观……可这支队伍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以最快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除了点赞,还能说啥! 项目介绍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的首要任务是启动我国第五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罗斯海新站的前期建设工作,计划在南极恩克斯堡岛南端(即难言岛南区)建设临时设施,并在相关区域开展业务化监测工作。 总体情况新站建设队克服恩克斯堡岛沿岸冰情严重、天气恶劣等困难,开展了为期25天的现场选址勘察工作,完成了部分临建设施,搭建了临时码头,实现了发电、海水淡化、通讯等功能,完成了新站设计调研、站区基础测绘、工程地质勘察、近岸海洋测绘、自动气象站安装、企鹅保护区选划调查等工作。 年2月7日23:30(北京时间),举行了新站选址奠基仪式。 新站选址奠基 主要任务按照要求,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在罗斯海新建站区域总共实施7项后勤和科研任务,具体为: 临时设施建设 恩克斯堡岛新建站陆地测绘 工程地质勘查 新建站码头建设勘查 新建站设计现场调研 无人艇海洋测绘 新站保护区监测业务化工作 人员组成罗斯海新建站工作队共由27人组成,包括副领队(1人),队长(1人),管理员兼通讯(1人),厨师(1人),医生(1人),机械师(1人),建筑调研(1人),测绘及码头调研(3人),生态环境调研(2人),地勘(2人),建筑施工(12人),安全监督(1人) 工作剪影第一阶段卸货 第一阶段卸货前夕,新站建设队针对卸货方案逐项分析,结合卸货现场进行“头脑体操”。全专业、多方位统筹部署,细化到岗,责任到人。围绕卸货过程中的危险环节进行任务交底和安全交底。以卸货总体方案为中心,恩克斯堡岛首日直升机踏勘方案、三台大型机械卸运方案、临时码头搭建方案及应急预案为抓手,制定了《罗斯海新站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同时对地勘范围及勘察区域优先级别严谨分析,合理布局。 新站卸货方案专题会 罗斯海新建站卸货 第二阶段卸货 1月16日,雪龙船到达指定位置后,黄河艇将勘察抢滩登陆点人员、陆缘冰勘测人员、发电人员、测绘人员、地勘人员及企鹅湾监测业务化人员运抵上岛展开工作,相继确定抢滩登陆点位置,随即卸货工作正式开始,由驳船搭载货物上岛,借助黄河艇和橡皮艇的动力支撑,用钢跳板在驳船和冰码头之间架起“桥梁”,工程机械随即行驶上岸,待吊车上岸后,由其在岸边吊运集装箱等物资上岸,最终成功将三台重型机械、10个重型集装箱在内的共计吨物资卸运上岛。 罗斯海新站第二阶段卸货 大临设施建设保障 1月18日,新站建设队员全部上岛。岛上积雪厚度高达50cm,电路不通、场地不平、物资零散。为了保证站上满足基本生存条件,工程机械连续修路及平整场地、吊车和挖机将住人舱集中吊至临时生活区、多人配合临时供电线路搭接、物资整理,经过十多个小时连续作业,住人舱通电完成,站上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为考察队下一阶段任务争取了时间。 罗斯海新建站重型设备 布测大地控制网及潮位观测 经过现场踏勘后,在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新建站建设区域周边新埋设6个GNSS控制点的大地控制网。 GNSS控制点埋设图 利用原有国家测绘局布设的1个GNSS控制点,组成7个GNSS控制点的大地控制网,控制网网型见图2所示,1月26日至1月27日进行了7个GNSS控制点的同步静态观测,观测等级满足D级GNSS控制网基本技术规定。通过后期基线处理,获取各控制点精确三维坐标,可用于建立新站地区的平面基准。 GNSS控制网网型图 同时,布放了自计式水位计,并进行人工验潮比对,通过短期验潮数据分析结合GNSS控制点观测数据,可以构建新建站地区的垂直基准。 临时验潮站布设及人工比对 水下礁石与海底底质勘察 根据划定的码头建设位置和范围,利用小艇对码头近岸重点海域进行了现场踏勘,使用GNSSRTK沿拟建码头靠泊作业面进行了现场测量,初步探明了海底暗礁位置,对船艇靠泊作业面的水深进行了复测,为完善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了数据资料。此外,对拟建码头区域内的海底底质进行了现场勘察,从结果上看,近岸区域多为直径1m左右的卵石。 海底地形测点示意图(绿色点) 测点现场工作照 企鹅分布格局与历史变迁调查 对恩克斯堡岛企鹅湾、南湾废弃企鹅巢位进行野外调查和剖面挖掘,共发现8处较大的废弃企鹅巢区,至少2处巢区此前未见报道。 企鹅湾和南湾的海拔0-33米范围内,一共有15级海岸阶地,各级阶地均发现有废弃企鹅巢和/或古老的企鹅残体。在各级海岸阶地的现代、废弃企鹅巢挖取沉积剖面共20个,企鹅残体样品52个,湖泊沉积柱1根,并记录样品经纬度数据,获得GPS点位个。覆盖了企鹅湾的10级和南湾的4级海岸阶地。其中海拔最高处位于企鹅湾中北部第14级阶地,海拔31.47米,与约年前的海平面位置相近,有可能是企鹅湾乃至恩克斯堡岛最古老的巢区之一。 在海拔较低的部分剖面中发现被砾石层分隔的企鹅粪土层,这些巢区在历史上应经历了一次废弃和再占据的反复过程。将采集的鸟成土剖面沉积物带回国进行年代和生物标型元素的分析。 废弃巢位剖面 亮点安全管控 新站建设队坚持“将人身伤害控制在创口贴级别”的工作原则,队员紧崩安全弦,最终做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安全管控要点如下: (1)积极参加队上组织的有关安全生产的培训,针对性的召开安全会议,提高了队员的安全意识。 (2)进入施工现场前,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作好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队上设置了经验丰富的安全督导员,施工过程严格要求,尽职尽责,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安全风险,将施工风险降到了最低。 (4)临时用电的安装、拆除、维修必须由电工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5)施工现场所有配电箱及机具设备等均设可靠接地或接零保护。 (6)所有配电箱内布线须整齐,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制,严禁一闸多机,开关装设漏电保护器。 质量把控 新站建设队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把质量关,做到了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齐头并进,质量把控要点如下: (1)要求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强大局意识,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工程质量,做到精心准备,精心施工,一丝不苟,积极打造“中国质量”。 (2)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现场负责人亲自抓质量,健全质量检验保证体系,加强过程监督检查,班组长兼任质量自检员,做到层层责任明确,层层把关,环环相扣。 (3)严格按施工方案中规定的程序施工,严格执行各工序间的检查制度,认真做好原始记录,未经专检确认,不进行下一道工序。 环境保护 新站建设队员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合理分类并装箱处理,施工队员随身携带垃圾袋将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装袋处理,在施工现场“没有发现一根烟头”,真正践行了《南极公约》的相关要求。 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建设临时建筑正面图 主要成绩顺利完成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新站前期设施建设和新站选址奠基; 基本完成罗斯海地区新站附近企鹅保护区选划调查工作。 (图文:中国第34次队提供汪南整理) (审核:刘科峰排版:王心怡)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fbfw/2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国首次在南极罗斯海发现新锚地
- 下一篇文章: 最实用的银鳕鱼鉴别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