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界上所有的经度和时区;

“拥抱”过南印度洋、南大西洋、

南太平洋的海水;

从南半球初夏的海冰厚重,

到浮冰融化后的波涛汹涌,

再到初冬降临时荷叶冰浮现。

——这是一条“极行者”的路线。

↑年12月,“雪龙”号从中山站附近离开,穿出浮冰区即将进入清水区航行。

当地时间年2月25日,“雪龙”号科考船缓缓驶入普里兹湾,这是继年12月12日驶离后,完成海里逆时针环南极航行作业的“雪龙”船再度回到起点。一路上有哪些“遇见”?环绕南极大陆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新华社记者跟随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用镜头带你了解“极行者”的路程。

年12月12日,完成中山站第一阶段卸货任务的“雪龙”船从层层海冰中驶出,一路向西,正式开始逆时针环南极大陆航行。这也是“雪龙”船第三次环南极了。

闲聊时,问船上常年出海的水手,

总是漂泊,还喜欢看海吗?

水手说,

海上不仅有波涛汹涌,还有万千变化的风景。

↑年12月21日午夜,冰区海上日落。

极昼的南极,太阳永不落山,只会在夜深人静时低垂在海天一线。多半时间,南大洋上的天空总是深邃阴郁,在落雪中破冰前行的“雪龙”船,才更有南极的味道。

↑年12月23日,正在破冰前行中的“雪龙”船。

年12月24日南极半岛海域多学科海洋环境综合考察正式开始,大洋考察队进入密集作业的“黄金时间”:12天,5个海水断面,42个重点站位。不论昼夜,只要船行驶到计划站点他们就开工干活,顾不上吃饭已是常事,困极了就在实验室和衣而眠,还要叮嘱值班的队友到站时千万记得叫醒自己采水、过滤、做实验。

↑上图:考察队员正在舯甲板将温盐深度剖面仪(CTD)放入海中;中图:考察队员杨洋正在进行海水过滤;下图:考察队员正在回收箱式采集器。

大洋作业期间迎来了年元旦,船上的人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跨年夜。在这里,日和夜似乎没有分明的界限。不知道哪一束阳光来自新年初升的太阳,忙碌的人们在涛头浪谷间穿越了时间的海洋。

↑年1月1日,“雪龙”船后甲板举行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飘扬在南半球的“世界尽头”。

穿过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后,“雪龙”船渐渐靠近南极半岛,年1月4日抵达长城湾后,开始执行长城站卸货、环境整治任务。科考队要将站区清理的建筑废弃物、考察站运行遗留生活废弃物等回运到船上,再带回国内进行集中处理,避免留在南极地区造成站区和周边环境污染。由于水深条件不允许“雪龙”船直接停靠长城站码头,卸货必须通过吃水较浅的“黄河”艇拖驳船在船站之间昼夜往返。

↑1月5日,长城站码头正在吊运物资。

↑长城站岸边的船锚,这是当年建站时海军“J”号打捞救生船的备锚,在建成后放置此处作为纪念。背面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0八名官兵首次赴南极纪念J”的字样。

↑长城站上的好汉石。在北京的长城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刻几乎家喻户晓。能够抵达这南极大陆的长城站,更是当之无愧的“好汉”。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东临麦克斯维尔湾。这里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丰富的生物资源也吸引着科学家的







































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fbfw/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