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癜风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19/5706548.html
第二天早上先去了市区西边不远的ElkFulls-驼鹿瀑布,它位于一座省立公园内,并不在公园入口处,还要往里开3公里到BCHydro的停车场才到。瀑布就在Campbell河上,深藏在河谷里,在山路上甚至看不到瀑布本体,只有走到近前的一个观景台上才能看到。落差25米不算很高,但是河水跌落到一个石潭中声势很大。横跨河道架设了一条吊桥,从上面能看到整个瀑布全景。看完瀑布吃了中饭就到市中心的港口旁,找到了预定的那家观鲸店“BigAnimalEncounters”。在温哥华岛附近有不少观鲸的区域,包括PortHardy、Tofino、维多利亚、邓肯、Nanaimo,甚至列治文的渔人码头就有。在网上搜了一下CampbellRiver有三四家观鲸公司,选了TripAdvisor上评价最好、价格适中的一家。这家公司有4小时和7小时(全天)2种时长可选,前者还分上下午两趟,我事先专门问询了店家上下午哪个时段更好,答复是鲸鱼的活动在上下午没有什么区别。最后我们选的是下午的4小时游,主要考虑还是气温和拍摄的阳光角度,事后证明这个选择相当明智。5月15日到8月14日期间的7小时游是用有顶的40英尺高速艇,船上有厕所,可坐12名乘客。8月15日到10月11日期间的7小时游和所有的4小时游用的都是24英尺Zodiac“飓风”硬壳充气快艇,敞篷没厕所,2艘艇分别是海岸警卫队和皇家骑警退役的军用艇改装而来,最多坐11位游客,(各家的时间和船型都是差不多的)。有顶的“PacificSeeker”号Zodiac的航行性能相当优秀,硬壳艇体本身就具备足够的浮力,而当遇到大浪摇晃时充气的橡胶侧壁入水会产生很大的浮力帮助扶正,稳定性远高于普通小艇。整个航程中只有一次有些许浪花飞进船体里,原本想象的海浪飞溅把全身打湿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在店里首先由两位船长按家庭为单位分配乘客,然后大家穿上专业航行服。小孩的衣服是分体的,脖子上挂一个救生浮囊,落水后由内置的二氧化碳瓶自动充气。大人的衣服是连体的,本身就是一件救生衣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衣服非常厚,和滑雪服差不多,在岸上的时候相当热。我们本来就选择了气象条件最好的一天,Zodiac艇开出港口后向南飞驰,海面上几乎没有浪,开得非常稳。不过甲板风非常大,耳边的呼啸声很响,这时候航行服的厚实就显出作用了,裹得严严实实也一点不觉得热。越过Quadra岛最南端的灯塔后前面就是乔治亚海峡,宽度在27、8公里,左边是阳光海岸的群山,奇峰耸立;右边的温哥华岛景色相对平淡。往东南开了15公里来到Mitlenatch岛跟前,岸边的礁石上有很多海豹和海狮。它们对游船已经见怪不怪了,完全无视快艇的出现,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温哥华岛北部大部分是北海狮(StellerSeaLion),它是五种海狮中体型最大的,公海狮体重能达到1.1吨,母海狮体重不超过公斤。北海狮是绝对的机会主义者,白天之所以能趟在礁石上晒太阳睡大觉是因为它们喜欢在夜间捕食沉睡中的鱼类,得来全不费工夫。要区分海狮和海豹,最简单的是看有没有耳朵,眼睛后面有小耳朵的是海狮,只有耳洞看不到外耳的是海豹;在岸上能用鳍把前身支起来走动的是海狮,鳍很短只能趴着蠕动的是海豹。下面这些就是北美最常见的港海豹-HarborSeal,水里还有几双眼睛呢。在小岛尽头的海里有一大片黑影,靠近一看是密密麻麻的海狮群,不过这些是体型较小的加利福尼亚海狮(海洋公园里表演的都是这种),凑在一起足有几十头,大部分只伸出脑袋和小半个身体,也有几只把鳍高高竖起,船长说这是它们在调节体温。这个岛本身就是一个省立公园,岛上有一座动物科研和保护人员使用的小屋。岛上除了海狮海豹还有很多海鸟,最常见的就是通体黑色的鸬鹚,有大约只栖息在此,是西海岸最大的种群。它们会贴着海面低飞,岩石上大片的白色都是它们的粪便,简直像泼墨画。船长说下面我们去找座头鲸,大家睁大眼睛搜索海面看看有没有鲸鱼喷出的水柱。快艇继续向南开,足足开了大半个小时,已经接近PowellRiver了,还是没看到任何踪迹。就在我心里感叹鲸鱼终归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时候,船忽然慢了下来,向右拐了个90度大弯转向温哥华岛。随即船上有人喊起来,快看水柱!果然远处海面上直直地升起了两股白色的水柱(我马上想到了战列舰主炮的弹着水柱),随后能隐约看到两个载浮载沉的黑点,渐渐变成黑线,又变成黑色的三角型。船长真神奇啊,艇上并没有探鱼设备,他怎么就知道开到这个位置能碰到鲸鱼呢?随后他解释说本来这两条座头鲸位置要靠北很多的,但是最近CampbellRiver北方出现了虎鲸群,所以这两条鲸鱼南移了。不同公司的观鲸船之间会通过无线电互相通报信息,鲸鱼的分布情况他们基本都了解。发现鲸鱼后船长并没有马上冲上去,这时一条小艇开到了鲸鱼和我们之间,这是专门管理观鲸活动的船,船上穿墨绿色制服的是渔政官员,她和警察一样全副武装具有执法权。除了我们这家公司的另一条Zodiac,现场还有一艘有顶的观鲸船,渔政官员和三条船的船长用无线电沟通了一会,我们的船长不断地向她说明和保证。执法船在附近转了几圈就回CampbellRiver去了。船长说政府有非常严格的动物保护规定,普通民船不得进入鲸鱼和海豚米范围内,如果鲸鱼正在休息或者带着幼鲸,这个范围将扩大到米。上图的执法船和我们的船上都升起了白底鲸鱼尾图案的鲸鱼警告旗,说明鲸鱼在米附近,此时必须把航速降低到7节以内,关闭探鱼和测深设备以免干扰鲸鱼的定位能力。虎鲸的活动范围大、速度快、攻击性强,在温哥华岛南部海域不得进入米范围内,只有他们这些经过专门培训且得到特别许可的商业观鲸船在悬挂紫色旗帜(上图挂在旗杆下方那面)时可以接近到-米的区间,而且不能尾随鲸鱼,其它海域为米。如果鲸鱼碰巧向你游来那就是中头彩了。温哥华岛南部海域保护虎鲸的规定,红色区域不得进入、黄色区域不得钓鱼、橙色区域不得进入虎鲸米范围执法船走后三艘观鲸船小心翼翼地呈半月形围向鲸鱼出现的方向。成年座头鲸平均体重达到30吨,换一口气可以下潜半小时之久,下一次会出现在什么方位完全无法预料。成年公鲸的平均体长是13-14米,母鲸15-16米,它的背鳍位置相当靠后,不像虎鲸在中间,所以实际看到的都是后半身。两条鲸鱼就像和我们捉迷藏一样,一会从左舷一会从右舷出现,始终保持着三四百米的距离,有时候甚至更远。每次露头的间隔起码有五到十分钟,中间就是焦急的等待和无尽的瞭望,简直就是二战时期的反潜战啊。每当鲸鱼高高露出背脊,我都在镜头后面喊道“尾巴、尾巴”,不过这两条座头鲸似乎不是很兴奋,一共就露了三次尾巴,清晰地拍到两次,近距离跃出水面是不用想了。上面的几张尾部特写是毫米镜头拍了再裁切小的,下面是原图,肉眼看到的尾巴尺寸更小了。远远跟着两条鲸鱼拐了四五个弯,看到的场景都差不多了。船长看了看时间和大家商量是继续看座头鲸还是去找虎鲸。大家一致同意去看虎鲸,于是船长掉头北上。他说这两条座头鲸很快就要离开前往夏威夷越冬了,它们每年的巡游里程高达2.5万公里,夏天在靠近北极的海域捕食,冬天到热带、亚热带海域生育,主食是磷虾和小鱼,一天要进食几吨之多。阿拉斯加湾附近的座头鲸主要前往夏威夷越冬,部分去墨西哥,少数前往日本甚至远至菲律宾2艘快艇一路向北开得风驰电掣,因为在南边逗留太久已经过了两个半小时,要赶时间。我下船后问船长全程最快开到多少节,他说就是在这段时速50公里,也就是27节,已经超过“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最高航速了。越过CampbellRiver市区进入DiscoveryPassage海峡,经过我们的酒店,前面的海峡越来越窄,略微有一点点风浪,浪高不超过十厘米,在快艇上已经能感到相当的颠簸,偶尔遇到几个浪峰快艇前部会腾空再砸下去,感觉就像拿大锤砸海面,艇上的乘客一片惊呼。感叹一下过去我们海军的快艇在恶劣海况下高速出击击沉吨位大很多倍的敌舰,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太不容易了。开过整个海峡最窄的SeymourNarrow峡口,快艇突然减速,前面出现一个小海湾,已经有两艘艇停着船头指向海湾,果然海湾里有虎鲸群,高高竖起的背鳍比鲨鱼鳍还要高大。虎鲸群一路向北游进了SeymourNarrows,船长说它们喜欢沿着海岸觅食,主要吃鱼,一天平均进食公斤。西北太平洋的虎鲸主食是三文鱼,占到它们食物量的96%,最喜欢的三文鱼品种是大型的Chinook,人类视为上品的Sockeye因为体型太小反而不入它们的法眼。新西兰的虎鲸甚至捕杀多种鲨鱼,包括虎鲨、小型鲸鲨和大白鲨,它们最爱吃鲨鱼的肝(虎鲸都是美食家啊)。三文鱼通常靠近海岸活动,虎鲸在追逐它们时会用力摆动身体制造波浪把它们从躲藏的水藻丛或者岩石缝隙中冲刷出来。虎鲸在水上和水下的视力都非常好,听觉灵敏,具备非常出色的回声定位和猎物分辨能力,但是它们没有嗅觉和味觉(美食家原来只是囫囵吞枣)。上岸后船长在办公室的海图上标绘了当天的航迹,南北两处遇到鲸鱼的地点直线距离有55公里,水上距离超过60公里,在这样的距离上两群不同种类的鲸鱼还能感应到相互的存在并产生某种互动,确实很神奇。SeymourNarrows被开拓西北航道的乔治·温哥华船长誉为“世界上最恶劣的水域之一”,最窄处宽度仅米,海流速度高达15节。我去过两次阳光海岸的SkookumchuckNarrows,那里是世界上潮汐流速第二快的海峡,最高流速16节。不过那个海峡非常窄,只能过小船,这里可是通航八万吨级巨型游轮的。SeymourNarrows入口的水下3米处曾经有块名叫“涟漪礁-RippleRock”的连体暗礁,对过往船只造成巨大威胁,历史上有条船沉在此处。为了彻底消除这个隐患,加拿大政府在年到年间足足筹备了27个月,从左侧的Maud岛挖掘了米的横向隧道通到涟漪礁底部,再分别开凿两个竖井深入两座礁石内部,共安放了吨硝酸铵炸药。年4月5日早上9:31引爆,共炸开63.5万吨岩石,将低潮时的航道深度加深到14米。这也是北美历史上当量最大的商业性非核爆炸。年的引爆时刻,爆炸碎片飞出米远,左侧的小海湾就是我们这次遇到虎鲸的地方接着说虎鲸,虎鲸的个头比座头鲸要小很多,它实际上是海豚科最大的一种,公鲸体长6-8米,重约6吨,背鳍垂直高耸(高度可以达到2米);母鲸体长5-7米,重3-4吨,背鳍较矮向后弯曲。虎鲸是群居动物,非常稳定的母系社会家族,子女几乎终身跟随着母亲生活,即使母鲸去世后兄弟姐妹间的联系仍然很紧密。虎鲸在海洋中没有天敌,唯一能威胁到它们的就是人类了。虎鲸和座头鲸的习性不同,大部分虎鲸居住在同一片水域内并不迁徙。温哥华岛的虎鲸分为两个种群,南种群只有80只左右,属于同一个族,下面分为3个群,每个群由1-4个母系家庭组成。同一族的虎鲸之间具有相近的鲸类语言和血缘关系,不同的群可能会分开活动几个月,但仍然会经常聚焦在一起。南种群对人类生活非常熟悉,有时会游到距离观鲸船非常近的距离。北种群有大约只,分为3个族共34个群,分布在CampbellRiver和夏洛特皇后群岛之间。30年来南北两个族群从来没在同一个海域出现过。一直不太理解虎鲸为什么要在眼睛后面长出一块白斑,最近看到下面这张国家地理杂志年1月3日在南极拍摄的照片就明白了。四条虎鲸排着整齐的队形从水下接近一只食蟹海豹,它们将用头部产生的涌浪把海豹冲下浮冰。鲸身上的白色斑块和周围的碎冰极其相似,上表面黑色的皮肤则隐藏在墨蓝的海水中,这个伪装太完美了。虎鲸喷出的水柱和座头鲸截然不同,像蒸汽机车那样的一大团,在夕阳的逆光下显得特别醒目,也把前面黑色的鲸鱼身体映衬出来,从摄影的角度看选择下午的游程太正确了。虎鲸下潜的时间比较短,一两分钟就会露头,沿着海岸追踪它们相当容易。这群鲸在20分钟内前进了3.5公里(当然对它们来说这只是在散步,虎鲸最高游速可以达到56公里/时,超过我们这艘快艇)。四艘观鲸船保持着米的距离在右侧和它们并肩前行。前面是一处海湾,岸边有度假村,还有一座小型码头。鲸群紧贴着岸边的平台游过,这时候真是羡慕岸上的人啊。在这里我总算拍到了虎鲸的头部,整个观鲸过程中唯一的一次。有时候海面上的浪花非常大,虎鲸可能做出了跳跃动作,但是速度太快位置也完全出乎意料,相机只拍到入水的尾巴。在金色的阳光下这些海中巨兽喷吐着水雾来回游弋,显示出王者气派。人与自然在这里交融,真心希望它们能够守住这王座,而不是因为人类而消逝。终于船长说我们该回去了,一看时间已近6点,四个小时过得飞快。和煦的夕阳照在身上一点都不热,一个航次看到两种鲸鱼已经是心满意足。顺便说一下这次准备的器材,我一共带了三个机身四个镜头,除了一个超广角其它都带上了船,一机一镜就是怕风浪大不用在船上换镜头。三个镜头中的广角镜实际上根本没用到,带它是为了拍近距离可能出现的海豚,在观鲸公司的宣传片中看到所以备着,然而并没有任何海洋生物在近距离出现。另外两个机身一个装了70-毫米,一个装了-毫米,让姐姐用前者我扛着最重的大炮。这个组合事后证明还是很合理的,在严格的管制条件下观鲸距离相当远,镜头焦距越长越好,但是焦距长了视场就窄,有一个短一点的焦距补充能拍到多条鲸鱼以及它们和环境的关系。在快艇高速航行的时候颠簸太厉害根本没法拍,靠近鲸鱼后按规定船必须慢下来或者完全停止,这时候可以比较稳定地拍摄,用连拍模式能够抓住鲸鱼的动作。同一个场景毫米(上)和毫米(下)的区别上岸已是精疲力竭,手脚都软了,船长说正常现象,因为在海上颠簸了四个多钟头腿脚会有点不适应了,手软则是因为一直举着相机镜头。应该给船长点个大大的赞,不但船开得稳,鲸找得准,海洋知识非常丰富,人品也很好,为人随和客气,很为游客着想,难怪在TripAdvisor上能得高分。回到酒店已经是一片暮色,忽然发现酒店主楼脚下海中的礁石上居然雕刻着一只海狮,酒店里的装饰也充满了海洋的气息。在画廊一般的餐厅中吃了一顿充满海岛风味的晚餐,早早睡觉,因为我又惦记上明天凌晨的日出了。上一篇:观鲸之旅(上)下一篇:岛上日出、海岛小镇相关文章: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海鸥雪山飞鸟无声的马语蚂蚱的舞台水中精灵温哥华的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ihaibao.com/lshbbhjb/8562.html